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在乡间,叩问生命的意义——记农行江苏句容天王支行行长肖范忠

来源:本站   发布:2015/11/24   隶属于:银苑撷英

“人的追求在哪里,他的人生就在哪里”。36年,矢志不渝扎根贫困革命老区;近年来先后为1000多名农户发放农户贷款2.6亿元;敢闯敢试,创新多笔农行系统或同业农户贷款首单业务,率先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中国农业银行江苏句容天王支行行长肖范忠,以这样不懈的努力和有效的探索,诠释着一个基层农行人服务三农的责任和担当。

36年,不是在村镇,就是在去村镇的路上

天王镇位于革命老区--句容茅山脚下,当年陈毅曾在这里建立新四军革命根据地,是一个有着158平方公里16个行政村、5.6万人的基层乡镇这里山高林密、民风淳朴,但经济发展一直上行乏力,作为农行在这片区域的唯一网点,农户对金融业务到底有哪些需求,如何更好地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是时时萦绕在老肖脑海的问题。为了弄明白这些问题,老肖选择了最费劲,但也是最直接的办法——走访。

于是,岁岁年年,在天王镇的村村落落,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个穿着农行制服的半百男人,走东村、串西庄,蹲田头、看果园……自行车、电瓶车、实在骑不过去的地方就步行,老肖白天跑进农户家里田头做调研,晚上对照农行政策整理材料。每周至少三天,最多六天在乡间路上奔波,有时晚上12点到家,第二天一早5点又要出发,一年中有近200多天他是在村上度过的,几乎没有歇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平均每年的行走路线要绕地球一圈还多。

在金融机构纷纷将大数据应用于信贷管理的今天。老肖依然坚持着“功夫在脚底”的工作方式,他说,农民们接触互联网的程度有限,能够提供电脑进行分析的数据也就有限。“不到塘口,怎么知道养鱼户在想啥;不去果园,又怎么知道种桃树的果农最需要什么,不在乡里乡亲里聊一圈,又怎么能判断贷款客户的人品”,只有到他们村里、田里、身边去,才能获得最准确而鲜活的资料,才能更真切地画出农村经济发展的群像图。光坐在办公室看电脑数据,那是无法摸清楚一个个老乡们具体而微的需求的。

去一次不够的话,就多去几次,寒来暑往,四乡八村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在他脑子里逐渐清晰了起来。一本本厚厚的“民情日记”记下了那些会管理、懂经营、重信用但无资金的农户的情况,也留下了他们的窘境、期盼和希望。他为1000多农户建立档案、办公桌台板下绘制了密密麻麻的各村组三农生态图谱、手机里存储了上百个农户的号码、脑海中刻录了农户生产经营的一串串“大数据”,哪家的猪出栏了、哪家葡萄成熟了,他如数家珍,为精准发放农户贷款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把致富资金送到田头,让金融服务扎根农村,市场上什么农产品畅销,什么时候病害要流行,什么时候异常天气要来……他总能及时而又准确地提醒农户,一遇极端天气,老肖的心就提到了嗓门眼,往往不顾风疾雨骤,就往外冲,急着第一时间去了解受灾情况。“肖行长对我们的那份热心真是没话说,随喊随到,特别是一到关键时刻就出现了。”他的手机是24小时三农服务热线,他就是为农服务的“110”。种植大户王老伯由衷感叹道。

春夏秋冬,稻麦桑麻。他以跋涉者36年的足迹,趟出了一条支农惠农的发展之路。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36年岁月仿如一日?天王地处革命老区,是全市贫困乡镇。老肖打小看到乡亲们在贫困线上苦熬,就暗下决心:山区农民太苦了,我一定要竭尽一生努力,探索一条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之路。好几次,老肖因为业绩出色而被支行调入市区工作,但他考虑再三后,还是坚持下了。一来是觉得,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与这里的山水乡亲结下难以割舍的桑梓情怀,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积累和经验,只有在服务三农的一线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在老肖眼里,田间地头的累累硕果比任何升迁和荣誉都重要。

泥土是肖范忠的本色、行者是他的注脚。他用一双扎根农田的脚,一颗紧贴农民的心,一个现代金融知识装备的脑,一个“让农民收获满满财富”的梦想,诠释着自己的人生选择。他也因此连续十多年被当地政府和省市农行评为支农先进个人、明星主任等荣誉。

2.6亿农户贷款,托起的不仅是一个个家庭、企业和市场

“要致富,找老肖”。这句话在句容天王镇5万多农民中广为传颂,是口碑,也是礼赞。他扶农致富的故事,象葡萄串一样说不完。

2008年,他在村里走访时,顺耳听到老乡说着王裁缝的遭遇。老王因腿有残疾不能耕作,一直在村里做裁缝,这些年找他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断了生活唯一来源的老王家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肖范忠随后就登门拜访老王。几次接触后,他发现老王的住处靠近某台资企业,厂里年轻人较多,于是建议老王用自家房子开个小超市和茶吧,至于资金上的缺口,他负责帮助解决。就这样,老王用在老肖那里贷到的5万元贷款开起小超市和休闲茶座,“王裁缝”也在邻居们口中渐渐变成了“王老板”。肖范忠又进一步建议他在超市引进水电费代收、烟草专卖、代办农行“助农取款”业务,不仅不再为生计发愁,家里的房子也从里到外重新翻修了一遍。“一笔小额贷款改变了老王一家的生活”,老肖“善财行长”的名声不胫而走。

为帮助更多农民结束提篮小卖、零打碎敲的经营方式,他积极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再让他们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戴庄龙海水库31岁的熊现荣2009年辞职回村成立水产和禽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0多家农户,正当他卖掉市区房子也没能凑齐100万元投资款而一筹莫展之时,肖行长多次登门走访,调研市场行情,上网查询养殖信息,察看合作社地址规划,优化贷款方案,从发放第一笔10万元贷款到近年来累放180万元,帮助合作社从当初几百只鸭的家当,发展到现在每年7万只鹅、5万只鸭、100多亩水产的养殖规模,年获利100多万元。今年老肖又帮他贷款30万元,租赁100多亩山地种植果树。“向观光农业延伸,挖掘投资叠加效益,才能对得起老肖的一番苦心。”已是江苏省“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的熊现荣吐露出朴实的心声。

    5年前,王祖志开办的家具厂破产,是老肖在他最失意的时候鼓起他再创业的激情,并贷款30万元支持他建立了全市首个家庭农场。“我重新创业全亏得老肖当初的小额贷款,今年我准备找老肖再增加贷款30万元,把农场周围100多亩土地全部流转过来,发展旅游采摘,3年后每年可增收200多万元。”获得感洋溢在王祖志黝黑的脸上。

天王镇戴庄村地处茅山老区腹地,在从全市最穷的村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嬗变中,老肖功不可没。当年戴庄村农民成立全省首家有机农业合作社,探索以发展有机农业实现整村富裕路径,在具备世代务农基础和先进有机苗种新技术,独缺资金东风之时,老肖反复调研创新支持路径并拉着省市行领导现场办公,终于发放全省首笔“合作社+农户”1000万专项授信。如今,该村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越光”有机大米已成全国知名品牌,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元以上。

天王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主任黄永根介绍,由于老肖将农民的贷款问题解决得好,全镇16个行政村依照“一村一品、特色发展”的规划,形成了大棚草莓、应时鲜果、苗木花卉、有机茶叶等特色农业板块和种养基地,唐陵苗木市场去年销售收入达32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苗木示范基地之一。

    春耕人在野、金融润旱田。自2009年开办农户小额贷款以来,老肖6年累计发放农户贷款1306笔,总计2.6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发放一笔,这么多笔经他手放出的小额农户贷款(最小一笔仅1.5万元),没有发生一单不良贷款,不仅佐证了老肖扶贫助农的精准性,也是对老肖耗费巨量心血的最好回报。

“三步曲”变奏,破解“产前缺资金、产中缺能力、产后通市场”瓶颈

    老肖是一个始终不变的人,不变的是他服务三农坚定承诺。他又是一个求新求变的人变化的是他的“三步曲”,步步开三农服务创新之先,成为探索服务“新三农”科学路径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

第一步曲:在“产前缺资金”上求突破。近年来,农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新型经营主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农民创业贷款“无资产、弱担保”现象依然十分普遍。

三农发展慢不起、农民诉求等不得,老肖按下了创新农户贷款的快进键。句容天王华安彩叶苗木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入社农户302户,今年却遇到了扩大发展的资金缺口,老肖多次实地考察,和每一户苗木户交流后,决定以林权质押为突破口,为破解林权确权、转让、质押“三难”。肖范忠一次次跑市档案局,终于找到了1982年生产队的林权原始证明;耗时一个多月,逐户请57位村民一一签字完成质押手续,成功发放了全省首单林权质押贷款300万元。“没有老肖的热心、耐心和创新精神,这笔贷款根本做不成。”社长刘树安晒黑的脸上,笑容那般灿烂

老肖常说:“现在扶持三农的贷款政策很多,但不一项项、一件件抓好落地,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农民看得见、却够不着的‘水中之月’”。近年来,老肖在破解“农户贷款难”上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发放“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家庭农场贷款、农家乐贷款、大学生村官及农村共青团员创业贷款等多笔全省首单。他还积极推进“金农贷+”农机具抵押贷款新品,相信他正在探索的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也很快将破题。农户贷款难在老肖这里不再难。

第二步曲:在“产中缺能力”上接长腿。老肖深知: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东西较慢,很多农民有创业的激情,但却缺少创业能力,只有助他们真正成长为一代新型农民,小康之路才能走得更加扎实。

为打破现代经济金融知识与三农的隔阂,老肖总是用朋友的感情、知识的魅力、身体力行的示范,引导和帮助农民真正懂得市场、掌握市场。为此,年过半百的老肖总是先学一步,不仅钻研金融新理念新产品新业务,还关注三农政策变化、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他在同业中率先组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训班,在各行政村口张贴金融知识宣传栏,每周六组织员工小分队走村串户现场普及金融知识,手把手地教给农民,有效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开阔他们的经营视野。农民高兴地说,老肖教给我们的新东西,比我们的水蜜桃还新鲜,真管用。

第三步曲:在“产后通市场”上拓渠道。资金有困难,他管;市场销售遇到了坎,他积极想办法;农产品形成产业,他还会与农民一起研究规模发展之路。农民们笑言:肖范忠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他的“售后服务”是终身的。

果园农场主汪俊候的桃园扩大种植规模,他给老汪提议搞“果树认养”,认养一棵桃树300元,桃子成熟时,认养人可到这棵树上任意采摘30斤,结果,老汪家这桃树种下没几天,一年的收成就拿到手了。养殖大户蓝涛家的有机黑猪刚刚扩栏,他就陪着蓝涛到处找下家,甚至向计算机系毕业的儿子讨教电商铺货的渠道。这么给力吆喝,戴庄村的党支部书记李家斌给了老肖一个外号:“金牌经纪人”。

为让农产品更高效、便捷地通向市场,老肖积极布局农村金融电子网络和支付结算服务的立体渠道:他把为农民量身定制的惠农卡送到家家户户;把金穗“惠农通”服务点布放在农村小超市,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取款、转帐;陆续给村民提供转账电话,POS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PP服务,接下来还要去村里安装自动服务终端;他还将传统电子渠道扩展至手机银行、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兴网络入口,加大互联网金融与淘宝村、农业供应链企业与龙头企业、电子商务产业园、金穗惠农通等的对接力度,探索“E商管家”、“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新模式,以“后台服务器”加速农村创新创业步伐。

基层农行是金融创新体系的未端,却是推广体系的前端,从扶贫式到致富式再到普惠式三农服务,他不断创新着服务“三农”的模式。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对父老乡亲的承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出色地完成了党对农民的承诺;作为一个金融工作者,他出色地完成了金融对三农的承诺。

    绵延不绝的丘陵山冈用彩色的植被礼赞这位开拓者。可是,这位开拓者对自己的事业有另一种评说。他说,虽然我今年54岁,但服务三农有使不完的劲,农村广阔天地,我要努力作为

   他再一次出发了,向着硕果摇枝的丘陵、向着生机勃发的村庄……

农行镇江分行办公室 赵晓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