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发布:2018/8/1 隶属于:调研信息
中央一号文件里指出,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支持“一村一品”的发展,采取措施加快培养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一村一品”经济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当前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经济形势下,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服务,如金融服务却未能跟上其步伐。推动金融创新,信贷资源调配合理化,金融服务多元化、深入化、专业化,必将能支持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句容天王镇的调查的思考
(一)天王镇戴庄村简介。
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位于句容市最南端,地处句容、溧阳、溧水三县(市)交界,总面积10.4平方公里、866户、总人口2879人。该村人少、土地资源丰富,无生活污染、无工业污染,周边有大片山林环抱,水、空气、土壤等环境质量均较好。2001年,著名农业专家赵亚夫老师(全国人大代表),和村干部们一起搞起了有机农产品示范园、示范户,让看得见的效益激发了农民积极性,有机水稻(日本越光稻)、有机桃、有机西瓜等种植有了一定规模;随着高效有机农业种植规模扩大,为解决农户面临的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增强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适应进一步加快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按照“自愿、民主、互利”的原则,戴庄村成立了江苏省首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
(二)句容农行授予戴庄村为信用村。
戴庄村产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农行支持力度大,全村经济水平较高且社会风气良好,金融需求旺盛且信用良好,但如何解决农户贷款的担保,使之符合农行的信贷政策是一大难题。经反复论证并对合作社担保能力严格测评后,允许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保证担保,成为了全省首家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放农户贷款,由有机合作社提供担保,利率执行央行一年期基础利率。2016年,句容农行结合省财政、农委扶持三农政策,启动“金农贷+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同时成功申请创建戴庄信用村,使更多的农户得到了金融支持。自创建信用村以来,句容农行累计在戴庄投放农户贷款39笔、金额2400万元。句容农行以戴庄信用村创建促农户业务发展的模式,在以苗木为特色的唐陵村和以水产养殖的赵巷村,复制发展了信用村创建+农户贷款营销的模式,取得较好的推广效果。
天王镇戴庄村能够成为信用村且能有效获得资金支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银行根据合作社自身的情况特点为合作社进行评级授信,社员,即农户直接以合作社为担保取得信贷资金。在以往的合作社贷款中也有向合作社授信的方式,但需要以物抵押或者其他主体联保的方式,手续繁琐,且联保的方式存在连锁风险。
2、该合作社的“两委一社”模式,即通过戴庄村党总支书记兼任合作社的理事长,其他村干部兼任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实现村两委与合作社的有效互动。同时村委更加清楚农户的具体情况,在为农户担保贷款时能根据农户特点提供资金,减少信贷风险。而其他的合作社一般由自然人个人出资组成,这样的合作社对于社员的情况了解不深,不愿轻易为社员提供担保,社员获得资金的难度加大。
3、该合作社借助村委的形式更容易给合作社争取到政策性资金支持,更易组织和发动农户。
4、该合作社全采用利润三次分配激励机制,留存部分合作社的公积金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按照社员的原始股份额进行分红。这样更易抓住农户,激励农户,对金融机构来说,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农户跑路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体系不完善,现有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商业银行在其他业务上有更高的逐利空间,会弱化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在选择投融资项目时由于受到利润原则的驱使,其更倾向于选择大型企业集团、国债配套资金等项目。而且商业银行相关的产品陈旧,业务单一,难以满足经营主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多数农户、中小型农业企业等主体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物,难以达到银行的资产抵押和担保的条件与要求,银行为避免企业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往往加上申请手续繁复、隐性交易费用高等问题,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
(二)金融服务半径窄,服务能力不够。县域地域较为广阔,商业银行网点渠道还未能覆盖所有乡镇,服务半径难以满足所有农村客户需求,最后“一公里”问题还亟待解决。互联网金融虽然是能够补足乡镇金融机构、渠道不足的有效手段,但农村客户的网上银行、掌上银行等电子渠道推广程度和使用率仍旧不高,惠农渠道各家商业银行虽有设立,但使用能力不足,电商渠道尚处于起步推广阶段。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仍与现有的渠道设立间存在不平衡的矛盾。同时,随着农村市场的日趋发展和金融需求日益增加,商业银行原有的金融服务队伍人数和人员素质、能力水平不能随之相应增加和优化,服务能力不能适应农村市场需求。
(三)金融制度要求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不匹配。政策制度上要求商业银行开展信贷模式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指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创新工作实现较难。如“三权分置”改革在确权登记、价值评估、流转处置、抵押登记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制约了“两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创新。同时,存在普适性不高的问题,常常在做成第一笔之后,难以持续的推广下去。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体系。
1、突出与政府村委的联系纽带作用,了解一村一品的重点发展方向,打造“政策惠农+财政扶农+金融支农”的有效结合新模式,把推进精细化管理、创新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模式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切入点。通过政府搭台,国企主导、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发展,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银镇对接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延伸价值链、产业链,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支持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研发、环境保护等。根据各村的产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村一品”的授信管理机制,对县域里各村的项目实施差别化的信贷准入、授信审批等机制,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特色化金融服务。
2、“一村一品”作为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对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不应停留在老套路、老思路、老经验。从特色着手做文章,加强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力度。因地制宜推出批量化、通用化产品。针对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按照“精准服务、因镇施策”的原则,充分对接特色产业的金融需求,开发专项金融产品,助推产业创新升级。因地制宜地将农村宅基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使用权、厂房设施、设施大棚、标准化圈舍、日光温室、农业订单、保险单、仓单等纳入抵押担保物范围,逐步推行利用农产品销售预收款、土地流转权、山林承包权等作为质押的担保方式。
3、发挥金融科技创新的力量。随着互联网+的浪潮,农村市场的信息科技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创新金融科技产品,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渠道,使金融服务更加融合化、多层次、立体化、便捷化,能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释放部分人员压力,更好地配置人力资源。
(二)强化村镇的信用体系建设。
1、建设信用村(社区、镇、街道)。推广“银行+村委”信用服务机制,推进信用户评定成果应用,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全方面考虑农户信用的各种因素,从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财产、农户综合素质、经营能力、融资保险、社会信用、品行道德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实施信用户、信用村的评定创建工作。通过创建信用村,开展农户评级授信工作,了解村民产业结构、农户生产经营和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农户资金需求等,能有效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2、农村信用档案数据库。数据是商业银行支持精细化管理、实现差异化服务、加强业务创新、提升风险分析能力的基础资源。借力大数据资源和数据共享平台,充分收集、分析、研究各类静态信息以及客户行为信息。例如,可以根据县域传统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经营主体的分布情况,开发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根据客户所处的行业背景、职业情况、地域差异、年龄段、消费行为、投资行为、风险偏好等数据信息,分层筛选贵宾客户、优质客户、一般客户、潜在客户和淘汰客户,针对目标客户展开需求分析和量身定制,形成特色经营模式。如开发专门的金融信用APP,增设社会评价信息栏,设置3人以上的亲友评价机制,给定评价词,突出负面评价监控,若有一个负面评价即预警,提示客户经理开展调查。
(三)增加金融服务供给。
1、加强机构布局,服务延伸。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的开发和推广,推进电子支付业务在村镇的各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积极参与支持电商发展;另一方面,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将该区域内便民服务点升级为便民服务站,培训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知识宣讲水平,加强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与社区服务载体的融合,在助农取款、转账汇款、公用事业缴费、信用信息采集等服务功能方面实现了新提升。
2、用好三农高级顾问和挂职团干部。重点加强与村支书及班子关键人物的沟通和产品营销,聘请各村主要领导为三农高级顾问。借助村两委人员和村民对村内农户熟悉的优势,构建村两委推荐、群众监督、自担风险和信用互助相结合的农户贷款投放机制。
(四)提升人员素质,构建跨部门营销团队。
“一村一品”是将零散的农户进行整和,形成整体化、产业化的农业项目,就对营销和维护的人员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搭建以某一部门为牵头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组成联动营销项目组,相关客户经理组成联动营销团队,负责牵头、组织、实施联动营销方案。整合现有营销渠道,将粗放式营销结构转变为点对点式、综合化、集约式的营销方式,提升联动产品和业务的整体性。其次,要形成一体化的公私联动机制,现有的分部门、分产品的组织架构难以满足联动营销的需求,因此,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将更高。这就需要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业务的交叉培训,对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市场营销能力、整体营销观和团队协作精神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培养。第三,要建立高效快速的联动响应机制。公私联动对沟通的效率要求更高,既要快速,也要高效。强化流程管控力,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协同、联动的共享共担机制。强化上下协同,建立快速响应决策机制,对前端营销人员的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政策、产品和服务支撑,进而提供客户高效、精准的优质服务。
(农行句容支行 陈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