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丹阳农商银行的“老农金”精神又回来了

来源:本站   发布:2018/6/8   隶属于:银苑撷英

    每每见到农户和小微企业主,大家都称赞丹阳农商银行把报纸上介绍的“阳光信贷”嫁接到丹阳生根、开花、结果,有效解决了农户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创新开办的“金领通”“亲情贷”“手机银行自助贷”等信贷产品,让他们既节省融资时间,又节省融资成本,仿佛以前的“老农金”(农信社农业信贷员)又回来了。

    有一次,我在村口遇到一位老人,他正在向村民讲解“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丹阳农商银行是老百姓的银行,大家有钱、没钱应找自己的银行”的道理,让我感觉他好像是农商银行的义务宣传员,一打听方知道是我单位的老前辈----农信社已退休30多年的老员工。他说看到丹阳农商银行的“阳光金融”工程,就看到丹阳农商银行的希望,感到丹阳农商银行的“老农金”精神又回来了。

    说起当年丹阳市农信社那难忘的岁月,“老农金”精神的闪光点,老前辈记忆犹新,如数家珍,往事如电影画面般由远而近。

    农村信用社是靠农户入股创办起来的,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当时,丹阳每户人家为了成为农信社的社员,家家都积极要求入股,并视之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在自身温饱难解决的情况下,主动节衣缩食,用省下的1元、2元、3元等钱(当年猪肉价是0.73/斤)入股。广大的农户通过业余时间刨草皮、割芦苇等积肥,或靠拾蝉壳、拾狗粪、种蓖麻、捉黄鳝、养蚕和养地鄨虫等变卖,用挣得的额外钱涌跃入股。

    农信社成立初期,农金员拎一只包,带上算盘、笔、笔记本,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吸收储蓄,发放贷款;每到麦子、稻谷、棉花等农产品收购季节,就看到农金员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粮管所、供销社服务窗口----代付现金、办理吸储和还贷款,晚上还要回农信社轧账,如果停电就依靠煤油灯或蜡烛工作,有时候账面因为几毛、几分钱不平,账轧到深夜平了才休息。

    1996年末,江苏省丹阳市农信社和农行分营,农信社开始步入新的时代,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各项业务进入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轨道,营业场所、办公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到处能看到农金员拎包走村串户,上门吸储,了解农村产业发展的信贷资金需求,配合镇政府和村委开展信用村镇建设;有时候为了清收一笔不良贷款,分管农金员会“守株待兔”,其他的农金员会主动协作,合力攻尖,直到清收完成才罢休。

    2010年初,江苏省丹阳市农信社虽然改制为农商银行,但经营发展的思路和模式换汤不换药,贷款继续垒大户、大额贷款集中度高、信贷还是向大中企业倾斜等情况严重。在经济下行中,大额贷款风险日益显现,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

    现在,丹阳农商银行审时度势,扭转经营策略,由“求规模”向“求质量”转变、由“求全面”向“求特色”转变、由“求速度”向“求精细”转变,积极响应银监局和省联社推行的“阳光信贷”工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实行信贷向“三农”和小微企业倾斜,做散、做广、做小、做深农商银行的信贷,提高信贷覆盖面和抗风险的能力。

(丹阳农商行 黄玲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