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的国际经验和建议

来源:本站   发布:2018/7/2   隶属于:调研信息

    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国家战略义不容辞。当前国内绿色金融发展已取得初步进展,但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国际同业相比仍显不足。本文收集借鉴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建议。

    一、绿色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

    (一)以市场化的方式打开绿色金融发展空间。

    国际金融市场的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绿色金融产品也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征。其最基本的原因在于宏观层面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替代行政管制解决环境问题。

    1.建立相关政策体系促进绿色金融市场的打开。以碳排放体系为例,当前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碳市场,其中,主要的碳市场为国际排放贸易(IET)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CDM)。前者以碳排放配额为基础进行交易,后者以项目为基础,即:发达国家成立碳基金,用于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项目投资。据预测,至2030年,仅二氧化碳现货市场空间有望达万亿人民币。

    2.通过立法将环境问题纳入金融市场,引导信贷投向。以美国为例,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环境响应补偿及责任法》法案,并对银行制定严格的环境评估政策,各类项目贷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后才能进行授信。

    3.财政上进一步降低绿色企业的融资成本。例如,日本政策性投资银行实施促进环境友好经营融资业务,同时推出环境评级贴息贷款业务;美国政策上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电力传输技术实施贷款担保。

    (二)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除了用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奠定基础外,国际金融同业自身也主动对接市场需求,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如绿色基金和绿色债券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使全球金融和生态环境保护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

    1.传统绿色信贷领域。国际同业开发的绿色金融产品具有多层次、丰富化的特征,不仅针对企业,还包括个人、家庭等。例如,荷兰银行、澳大利亚本迪戈银行等均为家庭提供了针对家具节能的绿色抵押贷款;美国新能源银行推出房屋净值贷款,提供“一站式的太阳能融资”;美国美洲银行为卡车司机提供支持其购买节油设备的贷款;世界多个国家推出了绿色信用卡;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推出了环保类存款产品。

    2.碳金融领域。围绕碳减排权,渣打银行、美洲银行、汇丰银行等欧美金融机构在直接投资融资、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碳基金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创新试验;韩国光州银行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推出了“碳银行”计划,尝试将居民节约下来的能源折合成积分,用积分可进行日常消费。

    3.绿色债券领域。2015年,全球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达500亿美元左右。绿色债券的发行者既有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有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开发性银行为绿色债券最大的发行主体,企业部门、政府和银行的份额也在持续扩大,其中70%左右的绿色债券投向了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项目。粗略估计,绿色债券市场或将撬动涉及全球环保领域千亿美元市场,全球资本对其加大投资将是必然趋势。

    4.绿色保险领域。瑞士瑞信银行采用回收保险,客户使用回收零部件维修汽车可获得20%的车险优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基金保险公司提供绿色建筑保险;部分保险公司推出碳排放信贷担保等。

    二、国内绿色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6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体系都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初步构建起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整体框架。该指引把绿色信贷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银行要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将信贷资金重点投放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促进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发展。二是银行要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建立起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在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时,评价、识别企业和项目潜在的环境与社会风险。三是银行要积极制定政策,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已取得初步进展,在银行的主导下,我国传统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根据银监会披露数据,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从2013年上半年的4.85万亿元增长至2017年上半年的8.22万亿元,年均增长13.9%。虽与国际同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不少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创新领域开展了多角度的有益探索。一是明确战略定位。如,兴业银行早在2007年就率先开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绿色金融、打造绿色银行,已成为兴业银行的战略选择。目前已累计为近7000个绿色金融客户累计提供绿色融资超过1万亿元,余额达到4700多亿元。二是加强机制体制建设。如,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已经在总行成立绿色金融业务主管部门或事业部或专业团队,不断加强绿色金融业务产品创新、市场营销、服务方案和体制机制建设。三是加快产品创新。以表现最为突出的企业绿色债券市场发展为例,中国已成为绿色债券发展最为迅猛的市场。201510月,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首单等值10亿美元绿色债券;2016年初,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在国内银行间市场首批发行绿色金融债券。

    三、创新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

在绿色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绿色金融成为国内外金融热点的背景下,建议我国借鉴国际经验,从宏观综合施策及商业银行自身加强研究、提前布局两方面着手,进一步创新发展我国绿色金融。

    (一)建议宏观层面重点梳理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体制机制问题。尽管顶层设计已出台,但相关的制度细则仍需不断探索完善,一些基础性体制机制亟需尽快出台。例如,需加快建立起用水权、污染物排放等交易机制,建立绿色评级体系,健全相关信息渠道的统计监测等。跨部门的协调合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涉及到多个主管部门,由于制度细节不完善等原因,实践中仍然会导致协作沟通不足,措施落实不力等问题。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也将有助于加快基础性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二是政策引导问题。很多绿色项目建设周期长,收益率偏低,因此对该类绿色项目金融机构表现并不积极,而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和去杠杆的背景下,通过加大财政补贴提升绿色项目吸引力的空间已经不大,这就需要从政策制度上进一步引导。可考虑从法律法规角度提升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例如,加强环保执法的约束力、明确银行的环境法律责任,允许污染受害者起诉向污染项目提供资金的、负有连带责任的金融机构;建立环保信息强制性披露机制等。

    (二)银行自身从四个方面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1.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发展绿色金融提升到战略高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商业银行应以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己任,切实树立起绿色金融的发展理念。应将绿色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制订相应的发展目标、产品体系、关键举措和机制保障,从而形成完整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短期内,商业银行应尽快着手制订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绿色金融标准和细则,在全行系统内发布,在授信与风险政策上深入体现绿色金融的理念。采取分步实施、阶段性达标的策略,推动和促进各级经营单位践行绿色发展,将绿色金融理念贯穿到具体业务经营之中。

    2.加强架构和机制创新,为发展绿色金融保驾护航。绿色金融涉及商业银行各项主要业务领域,必须加强综合和协调管理。一是成立绿色金融领导小组,负责全行系统内绿色金融发展的规划制订、组织推进、部门协调等工作。二是建立绿色金融专项行动资源配置机制,通过绿色金融专项行动计划、加大专项资源投入力度,引导经营单位聚焦重点业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商业银行绿色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三是逐步加大对各经营单位绿色金融业务的考核力度,以考核引领业务发展,并配以相应的费用资源。

    3.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动能。商业银行应尽快启动绿色金融人才储备工作。除了加大对现有员工在绿色金融业务上的专业培训外,可以考虑市场化选聘熟悉绿色金融国际准则、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逐步构建既熟悉国际规则又掌握本土情况的绿色金融专业团队。

    4.打造绿色金融品牌,树立践行绿色发展的公众形象。一是在制订绿色金融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将理念、标准、业务、产品整合打包,形成统一、完整的绿色金融品牌。二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详细了解和认识绿色金融理念、发展目标、产品体系、具体举措,积极推广绿色金融品牌,树立良好的绿色发展公众形象。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中国金融业争取在国际绿色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镇江银监分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