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热爱公益 无偿献血——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镇江农行陈文伟

来源:本站   发布:2018/2/13   隶属于:银苑撷英

    陈文伟,任职于农行镇江京口支行,自1999年开始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至今已18个年头。18年来累计献血(血小板)达86次,折合全血58000毫升,先后获镇江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2年—2013年度)201612月又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发“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4年—2015年度)。20137月,镇江分行成立了“陈文伟慈善志愿服务队”,号召更多的农行员工参与公益活动。

    流淌在血液中的舔犊情

    饭局,有酒。

    席开,陈文伟端着一杯白开水对各位朋友歉意地笑笑:“实在抱歉了,我刚接到电话,你们尽兴吧”。身边的一众朋友丝毫没有追问的意思,一副见怪不怪的表情,只是纷纷坚持要用手中白酒敬一下喝水的陈文伟,因为在他们看来,老陈这个朋友“不简单”。

    朋友们之所以不追问,是因为如此情景早就出现过多次,他们都清楚,老陈所说的那个电话,是镇江中心血库打来的,老陈喝水,也绝不是酒场托辞,而是很快就要去采血点献血,此前不宜饮酒。

    儿子襁褓中高烧 他曾“疯狂”寻“救命血”

    老陈献血,这在镇江农行不是新闻,在办公室里埋头工作了30年,陈文伟以这样一种公益举动而为全行上下所熟知,在他的影响下,镇江农行还成立了一支百余人的“陈文伟慈善志愿服务队”,组织和发动全行员工参与义务献血、环保节能等公益活动,但却少有人知道,陈文伟之所以走上献血志愿者这条路,源自于他初为人父时的一次遭遇。

    1991年,老陈的儿子呱呱落地,还没从当爸爸的喜悦中缓过神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就让小宝宝陷入危险,送到医院一看,医生说要给宝宝输血。血量要求不多,只要20ml但由于是给初生儿输血,为了保险起见,医生建议不用血库里的存血,要从亲友身上采血,并且一定要求是同型血。儿子是A型血,老陈和妻子的血型都不匹配,这可把他急坏了,找来全家老小拉网筛查,最后好容易从表弟身上找到了A型血,又好说歹说,才说服了表弟来医院采血。输血后不久,儿子转危为安,他这才松了口气。

    时至今日,老陈依然对当年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撸袖子要救人,却被医生打了回票。表弟20ml的血,就那么一点点,奇迹一样救回了我的儿子,那时的心情,那样的场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1999年,国家颁布《献血法》,规范血液市场的第二年,老陈带着儿子逛镇江大市口的新华书店,看到有台流动采血车停驻在书店附近。他二话没说,拉着儿子就上了采血车,生平第一次献血。“孩子当时还小,本能地有点害怕”,陈文伟说,自己也没想过要给儿子当榜样啊什么的,只是看到了献血车,儿子又在身边,触景生情,突然就有了要献血的冲动,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瞒着妻子“偷偷”献血 回访电话泄了密

虽然是带着儿子去献血,但起初这事对老婆却是要瞒着的。“也不是刻意要瞒,就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她担心”,陈文伟第一次献血后,并没有感觉身体有什么不适,于是就走上了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之路。起初还隔个2年献一次,从2012年起,隔两三个月就去献一次,儿子也蛮配合,爷儿俩之间的秘密一直保守得不错,直到一个回访电话在不经意间被妻子接到了。

“那时刚把联系电话从办公室座机改成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有一次手机正好放在她身边,她就接了”,结果可想而知,血站那边请陈夫人转告老陈,他之前献的血液经检测合格,感谢他对血站工作的支持,陈夫人电话里回的客客气气,挂了电话却少不了一顿追问。

    陈文伟是这么做夫人的思想工作的:第一,无偿献血是一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益事业;第二,经过这么多次献血的亲身体验,的确不影响健康;第三,每次献的血,血站都会做详细的检查,通过检测也就证明了自己身体健康,相当于一次免费的血液体检。陈夫人在听取“汇报”后,肯定了老陈的献血义举,但她同时强调:第一,要尤其注意身体状况,不要勉强;第二,每次献血要及时汇报,你的身体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整个家庭的。

    “领导”这样的表态,让老陈在庆幸之余备感温暖。

    巧遇“受捐”小女孩 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

    从2012年起,血站那边开始鼓励献血志愿者捐献血小板。“因为相比全血,血小板的捐献者更少,而临床使用量却在增加”,镇江市中心血站献血服务科主任罗红林告诉记者,对于普通市民而言,对献血小板认识不足,由此带来的担心也更多一些,所以血站的工作人员会先从热心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中开始宣讲,老陈当然是镇江第一批听众。

    对于捐血小板,老陈也不是没有担心过,用他的话说,以前捐血,袖子一卷,几分钟就献完;现在捐血小板,血液要经过仪器分离出血小板后再进入体内循环,免不了多了一层受感染的担心,并且,花的时间也更多,捐一次要一个多小时,的确有点熬人。老陈记得自己第一次捐血小板是在2012年的21日,也就是在那一天,他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献血的受助方。

    正常流程下,献血者和接受者是不会打照面的。但那一次,因为受捐方太过心急,提前来到血站,正好碰到了刚刚捐完血小板的陈文伟。“那是一个小女孩,大约四五岁的样子,蹦蹦跳跳地拉着爸爸妈妈过来,孩子很可爱,而且还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我一问,才知道是白血病,急需增加血小板。”同样为人父母,陈文伟特别能理解那对年轻夫妻眼中化不开的忧愁,所以当医生告诉老陈,他捐的血小板就是给这个孩子用的时候,老陈当即表示:“只要需要,打电话给我。”

    从此以后,老陈隔不了多久,就会去献一次血小板,捐献的量也从1个单位增加到人体极限的2个单位。不仅如此,老陈还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队伍:“对那样的家庭,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农行 戴舜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