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浅谈工匠精神与银行规章制度建设

来源:本站   发布:2016/12/20   隶属于:调研信息

要: 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了“工匠精神”,中国政府强调工匠精神,显然是因为中国特别需要这种精神。随着中国经济这几十年的飞速发展,社会以及人们的意识形态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银行业务的内涵与外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前业务之复杂,与建行初期的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现今的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作为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一举一动都为社会所关注,任何瑕疵都可能被舆论放大,个别人的行为或领导者急功近利,都有可能导致银行业资产受损,银行的形象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塑工行“三铁”形象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银行 制度  生根

一、工匠精神之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

工匠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并不断创新的精神理念。其核心内涵不仅把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断,而且心存对工作的敬畏,对事业的专注,对责任的担当,对质量的执着,对完美的追求。

(二)国内外工匠精神的典范

1、“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过去一百年成功的钥匙。在德国,有很多百年工业家族,西门子、奔驰、博世、宝马……这些“百年老店”的成功有着共同特质,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其折射的是现代化大生产时代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让“德国制造”声名显赫,让德国百年工业品牌扎堆出现,也让德国在欧洲经济一片困顿时保持一枝独秀。

2、“工匠精神”在日本被称作“职人气质”。“匠人”文化加上子承父业的传统,使得日本很多企业不论大小,都能够长期存续发展。有统计称,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00多家,居全球之首。这些“百年老店”的经营模式都不是急着“做大做全”,而是专注一种商品或者一种技术。
    3、中国历史上的工匠精神。古往今来,闪耀着中国“工匠精神的创造浩若繁星层出不穷。诗词书画、长城、都江堰、紫禁城等,“样式雷”家族、“庖丁解牛”、“鲁班学艺”、“神医华佗”、“卖油翁”、“百步穿杨”的故事,都是“工匠精神的写照

4、银行的“工匠精神。在银行经营发展的长河中,也逐步形成了具有银行自己特色的“工匠精神。如:“三铁”、“三查”等。“三铁”即“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这里的“铁”就是对制度的刚性要求。铁算盘体现出银行员工高超的工作技能;铁规章展现出工行员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不唯上只唯实的工作精神;铁账本是银行严谨的制度、规范的操作、高超的技能的综合体现,是客户对银行信任的根本保证。贷款的“三查”。即:贷前调查,就是要深入资金需求的企业,调查了解企业管理、实际经营情况,国内国际市场行情变化,是否确实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时审查,就是要严格审查贷款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贷后检查,就是要不断地深入到贷款企业中,认真审查所申请发放的贷款流向,是否用于生产经营,有无挪作它用。

二、我国银行工匠精神的现状

翻检我国历史长河工匠精神闪耀的那些时刻,毋庸讳言,在现今一些领域,工匠精神就像一点点微弱的火苗,经不起任何一阵轻风的吹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言,在当前我国工业界创造出一连串值得骄傲的产值数据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诸如缺失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和先进材料等问题不断呈现。很多国产产品的质量确实与国外差距较大,一系列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开始暴露,并开始冲击我们的生活乃至我们的国家。问题的根源所在:“工匠精神”的缺失。我国历史上诸如被后市称为“样式雷”的家族,他们凭一族之力雄踞建筑界200余年,设计修建了故宫、天坛、三海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等几乎所有的皇家建筑,他们家族的作品有3/5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但像“样式雷”这样工匠家族却在近代没落,子孙不得不放下技艺谋求生存,大量珍贵的家族资料、图纸被变卖,最终导致“样式雷”的失传,没能延续至今,怎能不被人叹息。
    对于银行来说,曾经伴随着企业的快速扩张和高速增长有过迅猛发展的时期,但是从初期到现阶段的商业银行,已经缺失了部分优良的传统,有的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以工行镇江分行为例,从这几年员工违规违纪和不良资产损失核销等责任追究所提供的调查、移送和审理报告中可见端倪。

(一)坚持“贷款三查”不严

1、某支行在向某钢贸企业共发放贷款中,损失率高达90%以上。究其原因,一是对借款申请人的贷前调查不够,二是对借款人担保能力的调查不充分,三是贷后管理不到位。

2、某支行向某集团设备有限公司共发放项目贷款,基本形成不良。究其原因,一是2011年3月发生日本地震核电站事故,全球核电市场动荡,核电项目建设暂停或放缓,借款人“重大技术装备出海口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受此冲击,建设进度放缓,项目至今未正式投产;二是过于乐观评价项目前景及母公司实力,风险分析与预估不足;三是未提出和落实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四是未积极主动落实项目贷款审批要求,办妥土地抵押;五是未对项目贷款重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采取有效措施,未发挥好银团代理行及行内银团牵头行、管理行的作用。

3、某支行打包处置的12户企业不良资产,资金损失率较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这些企业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二是对这些企业销售收入的判断过于简单化,未认真分析、判断借款人货款回笼的真实性;三是未对这些企业他行融资政策及贷款变动情况深入调查;四是贷后管理工作不到位,对这些企业经营状况缺乏有效的分析。

二)执行规章制度不力

1、某支行网点临近下班时,通勤门未关,某柜员业务印章未按照银行业务规定人离章收、入柜(箱)保管,别有用心的行外人员盗用,风险隐患至今未根除。

2、信用卡(个人)消费分期贷款制度明文规定:“个人消费性贷款必须做到,面谈、面签,严格认真审核客户身份证、房产证等类证件”。从客户投诉情况看,反映非申请贷款人所签、房产证是假造(伪造),多笔形成不良,给银行资产造成较大损失。

三)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1、2015年,市分行对全辖9个支行、60个网点、2个中心(业务处理中心、银行卡中心)共71个机构、737笔业务进行抽查,最终责任认定风险事件106笔,涉及违规人员144人次,违规积分116人次,累计积分值245分,通报批评3人次,核减绩效收25人次。

2、2015年,市分行对114户不良贷款进行责任认定,经责任认定:对6名领导责任人、14名管理责任人、41名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和处罚。其中:违规积分90人次,积分总分值571分,核减季度绩效XX万元,通报批评1人,行政警告6人,行政记过3人。

三、银行业工匠精神严重缺失的影响因素

(一)制度制订缺乏整体性和前后链接

1、整体性就是针对一项业务办理整个过程,建立完整的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就目前专业部门制度来说,往往只是相互引用,渗透性、互控性不强,容易出现制度真空。

2、新业务开展或新系统刚上线时,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当业务环境发生变化后,往往是补钉不断。一些制度修改后,往往不对作废的制度进行废止声明。更有甚者,只修改以前制度中的一部分,至于修改哪些内容由执行者自行判断,修改者仅一句“与本文件不符者,以本文件为准”。有时还存在前后制度矛盾的现象,由此使制度的执行力大打折扣,甚至使得操作者无所适从。

(二)重经营业绩轻管理

银行对经营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基层行围绕业绩考核做工作是当前不争的事实。比如,激励约束机制只突出指标完成,忽视管理要求。如:“固定资产投资条例规定,500万元以上的资产投资性贷款,必须实行实贷实付、受托支付、根据工程进度付款”,“实行担保或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必须足值足额”,“且要实行专用账户进行管理”等等。由于经营绩效考评相对直观并可预见,而管理效果难以量化,对管理效率考评相对比较薄弱。表现为指标体系的设置,效益指标在整个体系中占有绝对权重,管理指标权重不大、单罚不奖。如整个管理类设指标只有减扣分,没有加分,存在对分支机构、内设部门经营业绩和廉洁从业考核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从而出现少数管理者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违规经营。

(三)制度执行文化建设欠缺

执行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底,对制度的执行就是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其两者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再多再好的制度,不去执行,只能是一纸空文。导致执行文化欠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违规成本较低,使得“理性”员工有了选择“机会成本”的余地,导致了屡查屡犯、此查彼犯。事实上,通过对中外资银行内控管理的差异比较,也不难发现,银行其实不缺制度,真正缺的乃是对制度的严格执行、落地生根。究其根源,在于对制度执行文化的缺失,因为再好的制度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遵守的规则,只有在执行中融洽到每个工作岗位、环节当中,才能发挥制度的威严和作用。

(四)制度执行重操作层,轻管理层

就基层这一级来说,通过近几年的机构改革、流程再造,对操作层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对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还存在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监督管理不够到位的现象,存在操作层与管理层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平衡。从管理人员职务犯罪案例分析,由开始的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到逐渐湿鞋、失足、下水,其主要原因是自律与他律的失衡。因此,在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当前内控防案形势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好不同层面的制度建设及各层级从业考核标准和检查监督制约机制。

(五)有效性、针对性的培训不足

对于从业人员的制度、规定教育培训不在于次数、形式,关键在于要有针对性和效果性。从大量基层行培训内容看,重业务培训轻风险管理培训现象明显,制度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培训强调了专业培训而忽视了内控、案防培训;强调了理论灌输,而忽视了案例分析;强调了对一线员工的培训,而忽视了对管理层的培训;强调了说教,而忽视了面对面的沟通;强调了形式,而忽视了实质。结果使员工对制度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不强,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准确地把握业务操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制度执行中走样、变形、变通也就在所难免了。

(六)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1、由于网络的出现,外面的信息传递迅速,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浮躁,使得部分人群不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踏实工作。

2、受职业发展渠道影响不可小觑。现在相当一部分员工热衷于考各类证书,而一线基层员工要求高、工作压力大。现在要想培养合格的柜员(现场管理员)很难,培养优秀的柜员(现场管理员)更难。银行内部招聘基本上都是要理财经理、客户经理和基层机构负责人,外资银行、股份制银行在社会上招聘都是要手中有“资源”的银行从业人员。

3、绩效分配也是向理财类、客户经理类和管理类倾斜。当某个劳动岗位失去吸引力和向心力的时候,还有谁愿意认真而又踏实工作呢?

四、银行重树工匠精神的对策

工匠精神”不是短期内可以移植的,而是长期积累、传承形成的企业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银行呼唤“三铁”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时,应该花更多的心血培育让这种工匠精神能够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还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分和阳光。

(一)完善培育环境

工匠精神”核心理念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当今社会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在一些国家一些行业充分显现,重要的原因是工匠精神”的制度背景和人文环境,只有当工精神成为了职业习惯,我们的社会和银行才会真正进步。要大力倡导和培育银行业的工匠精神”,鼓励员工爱行爱岗、忠于职守、精耕细作、踏实工作,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回报。使每一个人都能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或每一件产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制度建设

1、制度设计科学。只有当制度建设设计能够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求时,才能促使专注执着、爱岗敬业,不懈追求产品的极致和完美,才有可能激发工匠不竭的潜能和无尽的创造力,因此,用人单位应该为劳动者创造一个全面的生存环境,使劳动者潜心工作,心无他物。

2、产品创新适度。不能过度创新,要缜密考虑制度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要将金融创新带来的原发动力发挥到最大,将金融创新带来或诱发的风险控制到最小,这是管理者、决策者必须严肃考虑的问题。金融创新要考虑制度的易操作性。即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亮明底线,操作人员容易掌握运用。同时也要考虑制度的操作成本。如不考虑管理成本、工作效率,似乎越全越好、越细越好的制度,往往达不到制度制订的初衷。

3、加强制度制订与市场开拓的协调性。制度实施一定时间后,制度制订部门应及时了解制度实施现状,评估实施实效,对因制度制订不合理,导致实施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的,要及时进行调整,提高制度的市场适应性。

4、严格制度执行力。在监管要求越来越严、市场情况越来越复杂、业务发展需求和金融创新越来越多的时候,提倡在合规的前提下,不断创造性地完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业务风险的控制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工匠精神”才会成为这个社会的标准和潮流。

(三)完善员工培训

1、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工作者连自己的岗位职责、技能都不过硬和掌握,怎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好自己带好队伍?培养人才要先培养基本心性、品德、再进行技艺传承。要强化职业教育,让职业技术教育在国家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让员工在锤炼技能的同时,将创新基因深植于心。

2、加强企业职业培训构建科学合理的员工培训体系,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全方位的员工培训,有目的地提升职工技能素质,使之真正成为能做事、会做事、做好事,并创造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

3、建立业务主管定期业务交流制度。定期对业务主管进行临柜业务管理技能的交流研讨,提高业务管理人员在一线柜面的管理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找出制度漏洞、排查风险隐患、制定防范措施。

(四)完善激励机制

1、让高技能人才感受到“才有所值、能有所得”。强化对高技能人才有效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高技能人才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德国、瑞士等国的产品质量为全世界所称道,与其说他们有工匠精神”,倒不如更确切地说他们有整套为工匠精神”为之付出的激励机制,使之一批批具有工匠精神”的能工巧匠的劳动者得到社会的尊重,成为人人羡慕的楷模”。所以,制定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具体措施显得尤其要。

2、严格管理人员问责制。对管理人员责任的追究不能停留于形式上的“领导责任”,要从严从重处理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管理人员。通过建立个人内控档案,详细记录违反规章制度情况,量化管理内容,加大考核权重,并将制度执行情况作为提拔重用的依据。

(五)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不愿当柜员(基层一线)乃是普遍现象,收入低是一个原因,职业声望低是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建行初期,银行的专业技术能手、服务标兵、劳动模范走上领导和管理岗位比比皆是。要使全社会认识到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提高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乃是当务之急。

工行镇江分行 朱裕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