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发布:2016/11/25 隶属于:调研信息
2016年是扬中农商行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局之间。扬中农商行将按照省联社部署,始终坚持存款是立行之本,以科技为支撑,以产品创新、流程再造为依托,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目的,全力推进由规模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转变,不断开创成本、风险和利润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局面,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以转型改革为动力,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厘清转型发展脉络
(一)明确战略转型方向,精准发力推进改革。2016年,我行将按照省联社统一部署,分部实施商务转型工作。始终坚持“一个定位”。即:坚持“服务三农、支持中小企业”这一市场定位不动摇,持续深耕农村和中小微市场。树立“两个理念”。一是经营客户理念。始终将客户作为各项业务发展的根基,依赖CRM客户关系系统、全员营销活动以及“阳光信贷“走访工作,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定位,实施分层营销,不断壮大客户群。二是经营风险理念。理性把握银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的基本特点,结合区域经济与自身业务发展实际,制定科学的风险偏好政策,有效管控风险,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走好“三条道路”。一是推进理念转型,树立自觉转型、主动转型、加快转型的转型意识,坚定转型的决心和责任意识,走质量效益的内涵发展之路。二是推进业务转型,明晰零售业务战略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三是推进管理转型,提升运营质量和效率,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我行将进一步明确转型方向,持续推进价值理念、组织架构、业务客户、发展模式、网点渠道、客户管理、营销模式、服务提升战略转型,坚定改革转型的决心和信心。
(二)持续优化组织架构,机制支撑转型发展。落实省联社组织架构改革指导意见,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风控集中化”要求和“大部门+中心”的思路,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科技为支撑的组织架构。适时实施风险管理部与合规管理部部门合并,优化授信管理部职能,改设信贷管理部;推进业务拓展部改革,分设零售业务部和公司业务部,下设微贷中心和大额贷款管理中心,实行准事业部制管理;成立金融市场部,优化资产配置,丰富交易手段,提高收入水平。充分发挥前台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金融市场部三轮驱动发展。推进网点转型,加强物理网点整合,加大特色支行建设,适时打造按揭贷款专营支行、智慧银行、夜市银行,实现错时、差异化服务,积极推进城区9家支行专业化、特色化改革,实施差异化授权,逐步实现城区支行由全功能型向专业、差异化转变。
(三)梳理完善制度流程,加快流程银行建设。开展制度梳理工作,条件成熟时,启动流程银行建设工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IT为支撑、以风险可控为基础、量体裁衣式、一站式服务的流程银行建设为目标,将流程银行建设与改革转型、经营管理、风控要求、科技支撑等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制度流程集中管理、事后评价和动态优化机制。在全面梳理完善制度流程体系的基础上,组织编制管理手册、流程手册和员工手册“三本手册”,切实做到制度流程明确、操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明确。
二、以思想更新为引领,践行五大理念,构筑持续增长内生动力
(一)大力践行五大理念。一是践行创新理念。组建创新团队,激发双创积极性,尝试事业部制管理,不断推进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二是践行协调理念。正确处理好率先发展与同步发展、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发展机制与发展环境、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等各方面关系的协调,不以透支未来谋求当期增长,加快拓展资金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代理中间业务产品和各类新兴业务。三是践行绿色理念。在盈利模式、网点布局、信贷投向、财务管理、要素配置等方面加快推进转型。积极响应行业特色和客户需求,进一步推广“阳光信贷”,做强普惠金融。引入“微贷”技术等成功经验,加快构建小微企业标准化信贷管理模式,加快管会系统本地化建设落地生效,实现全成本分摊和多纬度FTP利润分析。四是践行开放理念。在推进同业合作、监管沟通、地方融合等方面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五是践行共享理念。不断增强公众认同感、客户获得感和员工幸福感。在服务方式、服务品种、服务品质等方面给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二)聚焦定位发展业务。一是密切关注城市发展圈、城乡结合圈、农村发展圈“三圈”发展以及南部新城总体规划和扬子新村片区等旧城改造项目,加大特种水产养殖及深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互联网+农业”等新型业态等扬中特色现代农业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创造性开展“阳光信贷”和“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推进扩面提质,同时推进全市行政村走访授信工作试点。二是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创新金融,争取优惠扶持政策,持续关注政府化解产能过剩、处置“僵尸企业”行动,对前景无望的“僵尸企业”做好资产保全工作,积极应对。三是提高社保卡使用率,丰富代收代付业务,延伸服务功能,增强客户粘度。充分发挥110个农村金融服务站普惠性金融服务的优势和功能,真正把农村金融服务站办成扬中农商行信息情报站、业务宣传站,牢牢地把握好这个阵地,服务好社区和城乡百姓,全力打造亲民、便民、惠民、受人尊敬的地方银行。
(三)提升零售业务地位。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依据客户关系系统,结合省联社劳动竞赛活动,扎实开展“阳光信贷”走访活动,建实客户档案信息,不断完善客户数据信息,强化客户数据信息分析和应用。积极稳妥推进“两权”抵质押贷款推广应用,释放农村生产力。大力拓展按揭贷款业务,探索汽车按揭贷款,以及城乡居民家电、教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贷款。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积极策应市委提出的“绿色能源岛”和分布式光伏电站“金屋顶”计划。
(四)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一是积极推进“阳光信贷”标准化建设,对50万元以下自然人贷款及5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逐步推行“阳光信贷”批量授信模式。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营销机制建设,引入德式微贷技术,创新小微企业及自然人贷款标准化、流水化管理。二是实现产品标准化,不断创新、整合、简化流程,对存量产品进行梳理完善,固化功能、适用对象、条件和产品特点等要素,形成产品体系,制作产品手册,强化宣传和推广,扩大知晓度。三是大力拓展微信支付功能,借力本行微信平台,培植和挖掘本行微信客户群体,上线综合积分系统,推进积分商城建设,提高客户黏度,拓展代理系统内理财产品等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五)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职能,做好分类费用的使用和控制,努力实现财务精细化、流程化管理,打造节约型银行。探索应用管理会计系统,引入经济资本考核,提高利率定价精细化管理水平,紧贴市场,灵活动态地调整存贷款利率,提升市场竞争力。转变过去“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问题,积极推进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以模拟利润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注重当前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的协调平衡,加大绩效分配与风险考核的挂钩力度,落实员工违规积分制,完善延期支付、风险暴露和延期追究相匹配的薪酬管理制度。
三、以风险防控为基础,坚守底线思维,保障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一)树立底线思维,主动管控风险。坚持发展速度与管控能力相匹配,严格大额贷款管理,坚决压缩超比例授信,杜绝新增集中度风险,坚守风险防控底线,严防信用违约风险、严控表外业务关联风险、严管外部风险传染,严禁新增和承接他行退出的过剩产能贷款,密切关注融资平台、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票据业务等领域风险。严防操作风险,严密岗位制约,强化远程授权、事后监督、对账工作。对代销产品以及开卡、放贷等业务加快实行录音录像,加强业务行政用章管理,规范会计、信贷档案管理,实施信贷合同文本集中管理。防范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向本行传染渗透,严禁员工参与各类票据中介和资金掮客活动,实行全员承诺。同时,按照“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合理压缩“两高一剩”贷款,加快不良贷款和逾期欠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健全不良贷款台账,按照“划线管理、弄清成因、责任到人、落实到户、一户一策、逐户清理”总体要求,落实清收责任,加大清收力度,向不良贷款要效益。
(二)制定风险战略,完善风控体系。以实施新资本协议为契机,落实省联社2016年风险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全面风险管理规划,加快建立适应新监管要求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实现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全覆盖。逐步完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方法与程序,及时进行监测预警,探索建立风险计量模型,逐步加强风险精细化管理,最终达到控制或缓释风险的目标。
(三)抓好案防建设,严格追责问责。建立案件防控长效机制。强化“四项制度”执行,全力排查“九种人”,发挥审计部门在事前防范、事中检查、事后监督中的作用,建立审计问题“病例库”,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积极探索建立审计发现问题的长效整改机制,上线审计系统,按照“上追两级”、“双线问责”等原则,加大问责力度,形成“不能为、不敢为、不愿为”良性循环。
(四)培育合规文化,推进稳健发展。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合规提升效益”理念,推进依法治行,合规办行。加大法律事务制度体系和专门队伍建设,切实将合规文化贯彻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做到流程合规、业务合规、行为合规,建立合规建设长效机制。将合规作为全行经营管理的“高压线”,实行合规“硬约束”、违规“零容忍”,营造一种知规、遵规、守规的良好合规氛围。
四、以效率提升为关键,搭建支撑平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一)明确提升效率主要路径。一是推进实施标杆网点建设工程,强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优化人员和功能配置,打通室内和室外流动通道,提高柜面服务效率,充分发挥经营机制活、决策链条短、服务效率高优势。二是优化整合流程提升效率,根据“高风险长流程,低风险短流程”的思路,简化作业流程,提高流程运作效率。后台集中作业提升效率,建设和完善后台集中作业平台,提升中心运营效率,努力做到能后台处理的不交前台操作,能系统处理的不用手工作业,能流程管理的不需人工干预。
(二)增强科技信息支撑效率。加大信息科技投入,注重IT技术运用,力争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金融服务网络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不断增强科技支撑业务发展效率。按照“统筹规划、先急后缓”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推进绩效考核系统、风险预警系统、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建设以及社保卡代理功能的延伸。
(三)激活人力资源保障引擎。推进人才兴行战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行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注重外部引智,加大同业理财、风险管理、法律、财务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注重内部培养,落实“全是人才、全面人才”理念,完善“人才选拔、职业晋升、员工培训”三项机制,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关注青年员工成长,强化人才上下交流和跨部门培养,加快后备人才建设力度,开展岗位标准化建设,打造特色人才梯队,构建科学合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注重干部管理,积极推进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中层干部管理办法,适时开展岗位竞聘和人员双向选择活动,坚持“治不正”与“治不为”两手齐抓,同向发力,真正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发展局面。
(四)扎实强化管理机制建设。一是优化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薪酬制度体系,调整优化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更好地发挥支农支小导向和激励作用。二是活化营销机制。巩固全员营销培训成效,落实后续固化工作,加大营销激励力度,推进营销服务模式转型,积极探索在利益共享前提下实现前台与中后台、支行与管理部门之间联动协作机制,形成联合营销、综合营销、共护共管的良好格局。三是健全监督机制。制定董事会对行长室经营目标管理办法,修订完善董事会对行长授权委托书,出台督查督办制度、机关部门和员工考核办法,推动机关由主动管理服务型向主动服务管理型转变,强化督促考核,提高工作效率。
(扬中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幼元)
下一则:城区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