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银行工作人员如何对待“湿鞋”----析“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来源:本站   发布:2016/4/25   隶属于:银苑撷英

时下,虽说中央反腐在深入,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句话仍常被一些人挂嘴边,似乎是说,大环境就这样,谁也超脱不了,我一介凡夫俗子,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如今,这句话也被少数银行工作人员所接受。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
诚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立身处世,难免被各种诱惑所包围。作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尤其是银行领导干部,要想立身惟正、清介自守,较之以往的确更难,但并非不可为。关键在于能否牢记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工作宗旨,时刻保持耳聪目明、拒腐防变的良好精神状态,自觉做到“心中有一方净土,脚下不出闪失”,谨慎走好人生道路的每一步。
有的人把“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挂在嘴边,要么是为自己“湿鞋”寻找借口,以求解脱;要么是蛊惑他人消除“湿鞋”的顾虑,以便同流合污。难怪有人作奸犯科东窗事发后仍振振有词、不以为然了。看来,在新形势下,对这句俗话所涵盖的社会现象和大众心理,应该作一番理性的辨析,防止其消极的一面污染社会空气,腐蚀人们的灵魂。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从纯客观自然的角度来看,有它的道理。但若将其视为立身处世的经验和规律,则片面夸大了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抹杀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应该承认,“常在河边走”,的确易“湿鞋”,但并非非“湿”不可。只要时刻告诫自己保持警觉,采取切实的防范措施,就可以避免“湿鞋”。
退一步说,即使偶尔不小心“湿鞋”了,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吸取教训,也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怕就怕“常在河边走”而又把“湿鞋”根本不当一回事儿。有人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为自己开脱应负之责,有人认为偶尔“湿鞋”一次“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人“湿鞋”之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然当作一种本事四处炫耀,这就尤其可悲又可怕了。
看来,关键在于对待“湿鞋”的态度,一个人必须有正确的是非、美丑、荣辱观念,能做到心不贪、手不伸、嘴不馋、利不沾、色不迷。其次,要想方设法“远离河边走”,远离是非之地,这样会大大减少“湿鞋”的几率。如果客观条件决定必须“常在河边走”,就必须处处谨慎小心,如履薄冰,即使“常在河边走”,也能“不湿鞋”,或者说的更加坚决。
(丹阳农商行 徐清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