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记忆中的扬中“六大碗”

来源:本站   发布:2021/6/9   隶属于:银苑撷英

    人到中年以后,总有一些朦胧的记忆,在岁月深处回放闪烁,尤其是美味。
    40多年前的扬中虽然很贫穷,但农村人每当遇到男婚女嫁、生儿育女、房子上梁等,总还是要摆酒席的,“六大碗”就是当年酒席的主角。
    在那样的年代,农村人办一次酒席十分难得,所以也是件大事。一般来说,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厨艺好手,平常菜可以应付,但办酒席需要做平常难得吃到的菜,往往不敢造次,需要请一把“好铲子”(土厨师)来掌勺。
    农村人办酒席除了要请厨师,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大桌、碗筷不够,得向左邻右舍借用。为了和其他人家的碗区别开来,有的人家便在自家的碗底凿上一个字或两个字,以免还碗时弄错。我的父亲也会在碗底凿字,他通常是凿一个“义”字,因他的名字中含有“义”字;字凿好后,再抹上一点锅脊灰,染上颜色,一般都不会褪色。
    办酒席当天,每桌安排八个人,每桌上六道菜,上菜时都用海碗,用海碗盛的菜分量足,比后来的盘子盛量大多了,吃起来过瘾,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透露着农村人的实在。那年头,只有大碗、小碗之分,还没有盘子。
    所谓“六大碗”就是六碗菜:鱼、肉、茨菇、金针、粘肉和青菜。肉,7角4分钱一斤,还需要凭肉票去买,虽然自家也养猪,但都要送到公社的食品站宰杀。鱼,是普通的鲢子鱼。茨菇、金针、青菜,都是自己自留地里长的,是地道的农家有机菜。金针,扬中话谐音“今生”,其寓意是今生今世。粘肉,寓意团团圆圆,是扬中特有的一道菜品,主家隔天就要准备好,第二天开席前,放在饭锅上蒸热了就可以端上桌。有趣的是,青菜扬中人不说“青菜”,而给它取了个动听的名字:“青鱼”,时至今日,人们仍这么称呼。六碗菜当年竟够一桌八个人吃,可见那时是以吃饭为主,吃菜为辅。俗话说得好,“无酒不成席”,主家办酒,自然得安排酒水,当年酒席上的酒,都是扬中自产的瓶装粮食白酒,还有在代销点打的散装粮食白酒。有了酒,宴席上的气氛就更热闹了。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人办一次酒席很不容易,一般人家也只派一个大人去,有的再带一个小伢。我因为是一个男孩,父亲带我去吃“六大碗”的次数比较多,在酒席上可以吃到平时难得一见的鱼、肉、粘肉这些荤菜,对于正在长身体的我来说,自然每次都是美美饱餐一顿,因此“六大碗”的味道就留在齿间,留在心头。
    随着改革开放,扬中这座江中小岛开始告别贫困。“六大碗”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八大碗”,但不管“六大碗”“八大碗”,基本上只有煮菜,没有冷盆,炒菜也很少。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末,扬中的酒席开始有所变化,菜品渐上档次。除了大碗外,盆子、碟子也开始出现在桌上。最初是鸡、鸭、带鱼等,再后来是螃蟹、甲鱼、鳗鱼、羊肉,甚至河豚也登堂上桌,成了酒席上的佳肴,菜品也增加到30多道。更有那各式反季节的新鲜蔬菜,让在座的客人目不暇接。主人再也不需要煮上两大锅的饭,一电饭煲的饭足矣。
    如今的扬中,在家办酒再也不需要借桌子借碗筷。无论是新生儿满月、家人过生日,还是新人完婚、新房落成,都有一些“装备精良”的“办酒公司”前来承办宴席,他们自带烹调手艺高的厨师上门办酒,让老百姓真正吃上“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在家里一样可以享受到饭店的待遇。上门办酒公司的出现,已成了扬中农村的新景观。当然,也有许多家庭选择到饭店办酒,则更加方便。
    随着时代的进步,“六大碗”这种简朴而实在的农村酒席早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可细细想来,我觉得“六大碗”永远是最朴素、最好吃的家乡味道。
(中行扬中支行 张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