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浅谈农村金融机构普惠信贷风险防范

来源:本站   发布:2021/1/13   隶属于:调研信息

    摘要:当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金融资金供给不足、融资困难、信息泄露、内部监管不善等风险。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担保机制、防控不良贷款形成、优化政治经济大环境、提升农村机构运营效率、提高金融机构安全风险认识、促进风险一体化和建立现代风险控制文化的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应不断更新风险管理方案,尽量减少或消除风险。本文结合商业银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实际,就普惠信贷存在的风险防范进行探讨。
    一、当前农村普惠信贷机构现状
    我国农村普惠信贷主要来源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自2007年以来银监会开始逐渐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在我国有利的经济环境、大力的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农村普惠信贷得以发展起来。农村普惠信贷在金融体系的帮助下,不断进行工作的改革创新,提高了相关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从而实现了整个“三农”的建设要求及目标;农村普惠信贷相关机构在国家战略的扶植下,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制度,由此,使普惠信贷经营活动利润最大化,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普惠信贷的大力发展,使得农民、农村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为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农村金融机构普惠信贷经营风险
    (一)互联网下的信息风险。现阶段,我们正处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使得农村地区落后于城市,农村机构在信息技术、信用评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风险。目前,我国农村信贷的主要形式是小额信贷,它在农村地区的作用比传统的金融机构更为积极,它们拥有更为完备的金融服务、更广泛的农村农民及其经济状况的信息,如此这又使得保护信息信贷风险变得更加困难。也就是说,要使得金融体系能够发挥出其作用、确保整个金融市场正常运行,信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较为传统金融机构,信用和信息风险都是难以控制的内容。现阶段的金融机构是一个依靠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方式进行评估依据的机构,不论互联网上数据的真实性,单凭互联网的数据搜集便导致许多农村金融机构的客户泄露了信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渐渐涌现出一种创新的金融模式—数字普惠金融,虽然信息的数字化带来了新的结算方式等,但在信息的传播和应用上都存在着泄露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许多商业银行出现了信息安全管理的问题,这无疑给许多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客户带来了利益上的损失和隐私上的侵犯。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多面性,给农村金融机构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上的风险。
    (二)普惠信贷的经营风险。一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注册资金低、存款准备金率低、资本充足率不高,无法承受较高的风险,其设立之初便面临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且近年来经济下行形势下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相较其现有规模,这些不良贷款率将严重制约其发展。二是农村普惠金融生态环境较差。作为普惠金融的受众群体,农民所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金融知识在农村的普及程度相对滞后,广大农民未能认识金融消费权利,对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不了解,整体滞后的金融意识使金融服务的推广面临阻碍。三是农村金融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农村地区“贷款难”的结症所在是农村抵押担保品缺乏。在我国当前的土地管理制度下,金融机构要求贷款人的抵押物必须是国家法律法规不禁止同时具有清晰产权归属的资产,而农村的现实条件是产权制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资源信息登记、资产评估与交易流转等相关配套条件也有待完善,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同时农村金融投资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建设尚未完全到位,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中介服务型机构仍较为缺乏。
    (三)不良贷款资金支付风险。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不良贷款所存在的特征——数额较大、逾期不还、难以清算等都会给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等大来重大打击。2019年6月26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审计署指出有42家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达5%。不良资产率的持续提高,这为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运营压力。同时,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主力军——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也发出了不良贷款大幅度增长的相关信息。在这样经济持续走下行路线的压力下,农村金融机构与市场不良贷款管理公司的更加艰难的合作处境以及未来资产难如人意是息息相关、相互连通的。不良贷款的存在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带来了巨大的障碍,比如:减少农民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赖度、减弱盈利能力等等,从而可能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如今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我国已经全面开展了不良贷款与资产攻坚战。与此同时,伴随着贷款等资产的问题出现多样化,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业务模式也会更为丰富、进一步顺应时代的发展。
    三、普惠信贷风险防范的策略
    (一)不良贷款形成和防控。一是改革营销机制,提高扶持力度。从农民到农村企业,农村金融机构要大力扶持、增加资金投入、重新评级授信,让原有的不良贷款也能够起死回生;同时带动各机构领导者能够转变营销方式,积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加有效的控制不良贷款的形成。二是找方向、定目标、用手段多举措并举。为预防不良贷款的形成打好预防针,农村金融机构;要把目标定清楚。开展各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员工作效率及绩效考核,以工资奖惩定夺,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要用尽所有手段。学会灵活应对变化、学习应对新手段,对于不同层级的不良贷款分级负责,劲往一处使,从而减少不良贷款的额度。三是政府、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三合一重拳出击。政策和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农村金融机构和组织要充分抓住机遇,向政府请示依靠群众、行政、舆论力量来打击不良贷款个人或企业。政府要根据政策和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和打击不良贷款行为,真实有效的发挥出行政管理功能。农村金融机构要在政府和各界组织的监督下积极开展惩治、预防不良贷,提高借贷风险意识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真正做到内外相助。社会组织要积极发挥能动的监督和制约能力,在解决问题预防不良贷的基础上,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幸福,让农村金融机构能够缓解和预防更多不良贷风险。
    (二)创新风险管理金融产品。一是创新农村风险管理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农村金融机构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风险监管原则,还可以自我创新、引用,把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其收益相联系,同时,一定要遵循最基本的国家风险管理原则,在借鉴的同时创新自己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风险管理意识。真正将风险管理贯穿到金融工作的其中,不光是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掌握农村风险管理思维,还要确保每一位参与金融活动的农民真正了解金融风险的重点。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三农”领域的工作,要靠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改革。只有提高其运营效率才能推动各机构的改革,同时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也是提高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重要手段。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2016年七大部委联合发出将“绿色”融入到金融领域,让“绿色金融”这一理念深入农村地区的意见,让农村金融机构实现在金融活动时,结合“两山”理念、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促进整个农村金融能够做到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需要,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自从我国进入互联网的时代,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逐步向数字化转型,通过借助互联网来实现金融活动。一方面可以降低经营成本、拓宽融资渠道,同时发展普惠金融,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创新和宣传金融产品,以此加强农民对于农村金融活动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三)推行“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一是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安全意识。“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风险监督的开展,可以促使农村机构转变发展思路、寻找更好的经营方式。换言之,为了使得农村机构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就需要及时分析出农村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因此“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风险监督与管理也显得更加重要。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村机构决策的准确性。“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风险监督和管理还能够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进而使金融服务更好的开展。三是有利于带动新型农村机构的出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金融机构的成长创造了条件,国家发展战略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只有将传统的农村金融机构中风险一一呈现出来并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才能推进更加健全和完善的金融机构的出现。
(农行丹阳支行  李同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