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浅议基层行案件风险防控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本站   发布:2020/3/25   隶属于:调研信息

    摘要当前,银行案件风险防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内外部复杂环境,各类风险事件呈现出多发的态势,考验着银行案件风险防控能力。从外部经济形势看,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经营环境趋紧,社会矛盾的增加恶化了安全环境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经济下行引发的信用风险在明显攀升。从内部管理基础看,对案防风险管理还存在盲目乐观、过高估计的主观思想,在指标压力面前放松管理要求,对员工关心教育偏少,案件风险和违规违纪问题屡查屡犯、屡禁不止,员工行为风险等违规操作风险时有发生基层行要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底线,守牢合规经营和安全平安运营的底线,强化全面案件风险管理。

    一、基层行案件风险管理的难点

    (一)员工思想教育不到位。部分基层行能够加强案件警示教育,然而常常流于形式,未能实施到位,对员工的思想教育收效甚微,尤其是对其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失去掌控,不能真正做到了解员工在想什么,有事发现苗头也不及时采取措施。此外,部分基层行风险教育的缺失,导致员工合规意识较弱,缺少责任心,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作用未能完全发挥作用,使得员工在工作期间大意马虎、过于任意、忽视风险。业务流程不够健全,缺乏严密性,部分员工为了提升业绩而擅自缩减流程,对业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抱有侥幸心理,进而使得案件发生。

    (二)信用风险防控任重道远。受大气候影响,去产能、降杠杆,部分企业开工不足,现金流紧张,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利润缩小,一些企业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另外,应收帐款回笼难度加大,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导致部分企业资金紧张,影响融资周转,形成违约风险。加之部分企业融资总量较大、财务杠杆比率较高,经济下行周期,矛盾日显突出。同时,受外部环境和“三期叠加”影响,担保风险传递导致部分行业风险尚未有效遏制,各类风险事件、违约事件仍有显现。部分地区担保链关系错综复杂,通过互保、关联保、循环保,形成了一个涉及银行多、企业多、金额大的担保圈,且化圈解链难度大,容易诱发连锁风险,往往一个企业出现不良,最终将牵连一片企业。 此外,部分企业虽然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但还贷后再融资难度加大,特别是一些企业在被抽贷、压贷后,还款意愿下降,出现逾期欠息现象。

    (三)新型网络业务形成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当前针对网络办理的个人贷款、信用卡等新型网络业务形成的法律风险,基层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存在难点。从基层行实际情况看,通过微信、掌银等渠道办理的业务往往不能提供客户签字确认的书面证据,而仅能提供相关电子数据,法院对客户与银行之间合同关系的成立,在证据上对银行的要求很高,银行除需要提供自身后台系统存储的数据外,还要对客户通过网络渠道确认办理业务的信息举证。另外,当前财政担保类借款,如微捷贷等业务,此类借款往往只要求提供30%的抵押担保,剩余70%由财政资金保证担保,借款出现风险后,财政履行担保的意愿不强,通过处置抵押物往往受偿率较低,致使基层行信贷资金带来较大的风险。

    二、加强基层行案件风险防控路径探讨

    (一)突出抓好风险教育,强化防范意识一是开展政纪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纪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廉洁合规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当做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不断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约束其不合理行为,实现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要持续加强对员工的关心、教育和培训。多方面关心员工,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诉求,坚持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优化劳动组合,切实保障员工公休权利,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对单位的归属感。三是加强合规教育,让员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有什么后果。通过编写案例,抓反面典型,对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教育警示作用。尽快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客户经理、风险经理、产品经理、柜员等各类岗位也要推行持证上岗。四是严格“三线一网格”管理对员工违规行为与员工交流、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聘任、选拔使用挂钩。

    (二)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风险管理,提升防范成效。一是抓好信贷风险防范。强化客户管理体系建设,把好信贷客户准入关。在抓好优质大项目不放松的基础上,重点营销优质中小企业客户、政府增信贷款和个人信贷类业务,不断夯实我行客户基础,提高新准入客户的质量。要切实加强担保管理,全面、深入分析各种担保方式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第二还款来源保障的有效性。对存在的担保圈风险,要通过压降信用、拆分担保圈、置换保证人等措施化解担保圈风险。加强对企业风险排查,对企业存有民间融资行为,特别是用于生产经营或用于还贷的进行严控,及时化解和控制潜在风险。持续加强对企业高管个人行为的了解和排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涉赌、涉黄、涉毒、婚变、移民、重病、不正常大额投资、涉及民间借贷等,防范突发性信贷风险。要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对不良客户开展认真的尽职调查,摸清客户家底,掌握担保情况,逐户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收处置预案,落实清收责任人,根据客户情况利用直接催收、担保代偿、债务重组、法律诉讼等多种方式清收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贷款损失。二是抓好操作风险防控。要加强培训学习,通过组织员工学习本岗位必须熟知的基本业务规定,掌握基本操作要求,通过学习让员工牢牢把握关键风险点的防范要求。要加强风险提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风险提示,对近期发现的高频高损事件及上级行下发的风险提示要及时下发至相关人员,提示风险,引起警觉,对薄弱环节要加强管理。要加强对客户风险提示工作,对存在风险的产品要将风险提示到位,对影响我行产品安全的行为提示到位,主动提醒客户加强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信息的保护,宣传告知欺诈案件的作案手法,帮助客户提升防范意识。要加强风险排查,通过建立风险排查长效机制,要加强对条线操作风险的排查、分析与监测,排查工作要深入细致,发现违规风险及时报告、及时处置,不断提高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三是抓好法律风险防控。要加强对贷款的管理,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和财产状况,为后续贷款处置提供必要的财产线索。要加强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普及培训,在抓好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的同时亦不放松对一线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普法培训,一方面加强新业务及新法新规的学习、解读,及时了解新法新规对银行业务的影响,提升风险化解能力。另一方面及时对案件管理及业务经营中的风险点进行总结、归纳,形成风险提示或案例分析,供业务人员及案件管理人员共同学习参考。对于网络新型业务的开发应当由法律部门全程参与,提供法律意见,避免形成法律风险。要强化诉讼案件管理,通过严格落实进入不良后7日内立即提起诉讼等手段,做好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的管理处置工作。            

    (三)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制度完善是案件防范的前提,制度落实是案件防控的关键,二者要有机结合。一是要根据业务发展和内控管理需求,在制度跟进、流程完善、系统优化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持续整改机制;完善案件防控及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分析案件防控形势,落实案件防控及整改重点联系制度。二是要严格执行党内、行内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测评等各项基本制度,从作风建设、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组织人事工作、执行回避制度,将案件防控纳入领导人员考核范围,促使其重视并严格落实制度。

    (四)突出抓好条线尽职监督,严肃责任追究。基层行要切实加强信贷规范管理,充分利用风险防控“大排查、大处置、大提升”行动的契机,摸清风险底数和分布状况,增强风险管理水平和贷后管理水平。各岗位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业务主管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认真开展日常检查工作,切实履行好尽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查找条线管理薄弱环节,加强对条线的管理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偏,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和要求有效落实,提升条线工作质量和成效。对在检查中该发现的问题而没有发现,或者对已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查而不报、查而不究的要坚决追究检查者的责任。同时,以夯实“双基管理”为支撑,持续开展案件警示教育,做实家访和外部走访;结合案件风险排查、非法集资专项排查等各类检查,常态化开展整治市场乱象工作。

(农行丹阳支行 倪伟 华元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