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关于强化信贷风险防控能力的思考——以工行镇江分行为例

来源:本站   发布:2018/5/2   隶属于:调研信息

    2013年以来,镇江丹阳地区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开始暴露,并且在2015年年初开始大面积爆发,直接对工行丹阳支行乃至工行镇江分行的发展构成障碍。如何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信贷风险防控,已经成为银行稳定信贷资产质量,提升信贷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信贷资产质量管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三期叠加”的新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市场环境变化加快。经济新常态催生金融新常态,新常态也带来了风险管控的新挑战。在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调整过程中,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进入和退出频率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可避免地会使银行形成一部分不良贷款。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不良贷款开始暴露。

    (一)区域分布比较集中

    工行镇江分行风险资产主要集中在丹阳地区。前些年,在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政策刺激下,丹阳地区中小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贷款综合收益一直位列全辖前列。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滑,原材料和加工制造等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效益下滑、资金回流减速、经营亏损增加。近三年丹阳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三项增幅逐年大幅下降,区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探底过程仍在继续。

    (二)质量管理形势严峻

    1、风险隐患融资总量大。

    截至20179月末,虽然工行镇江分行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且不良贷款余额比省行控制计划少0.71亿元、不良率低于全省系统平均水平0.13个百分点。但是镇江工行“剪刀差”贷款余额11.38亿元,虽比年初减少6.07亿元,但是仍占全省“剪刀差”总额的21.63%。另有潜在风险客户228户,融资余额67.17亿元,占全辖公司类贷款总额的23.87%。剔除重复后,以上两项风险融资合计67.41亿元,占公司类贷款总额23.96%,未来可能形成新的出血点,如果不能有效抓好逾期贷款风险化解和潜在风险贷款的退出工作,很可能陷入边清边溢的被动局面,甚至是“医得眼前疮,却成心头肉”。

    2、大额客户风险值得关注。

    从信贷风险看,客户违约现象正由小型企业蔓延至大中型企业。2015年,工行镇江分行亿元大户劣变8户,涉及金额4.8亿元,占新发生不良贷款总额的21.96%,较上年全年增加7户、2.94亿元。2017年以来,亿元大户劣变4户,金额1.88亿元,占新发生不良贷款总额的13.77%。截至9月末,“剪刀差”贷款中亿元大户5户,涉及金额3.16亿元,占比27.77%;潜在风险贷款中亿元大户29户,涉及金额25.74亿元,占比38.32%

    (三)不良资产处置难度提高

    1、过分依赖批量处置,处置成本居高不下。

    2015年,工行镇江分行批量处置不良资产15.28亿元,占处置总额的比重高达69.2%2016年以来,工行镇江分行批量处置不良资产6.66亿元,占处置总额的46.37%。虽然9月份实现银政合作本息无损失转让3户不良资产,涉及金额0.39亿元,但常规处置、创新处置等其他手段成效还不够明显。同时,批量处置成本较高,带来信贷成本率较高的负面影响。2015年,工行镇江分行批量处置过程中核销不良贷款6.84亿元,达到2015年净利润的3.7倍。2017年以来,工行镇江分行批量处置过程中核销不良贷款3.33亿元,已达到当年净利润计划的82.63%

    2、受托资产处置压力大。

    省工行已在二级分行经营绩效综合考评中,考核受托资产回收进度,将序时进度未完成部分还原不良贷款和扣减考核利润。镇江分行存量受托资产共有83户,涉及本金16.87亿元,受托资产处置压力较大。截至20179月末,工行镇江分行受托资产已实现累计回收2.45亿元(其中二重2.04亿元),累计回收计划完成率66.58%,年内回收缺口1.23亿元。同时,在所有受托处置的资产中,有75户项目尚未实现现金回收,涉及贷款本金13.83亿元,其中抵押贷款6.56亿元,抵押土地有58.9万平方米,抵押房产面积19.42万平方米。

    3、客户基础薄弱,信贷经营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从公司客户看,近年来,工行镇江分行为做好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有序压降和退出了一批弱劣质客户,然而未能有效促进存量贷款向效率和效益更高的客户、项目、品种和区域配置。截至20179月末,全辖信贷客户数548户,较年初下降78户,降幅达12.46%。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新开公司信贷客户仅25户、新增贷款24.93亿元。

 二、当前信贷资产质量的主要成因

    (一)企业主要信用风险特征

    一是部分企业多头授信,过度融、投资。我国的融资体系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企业的资金来源只有两种,一个是权益,一个是债务。然而权益性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非常窄,造成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部分企业或集团客户不顾自身发展实际,与多家甚至超过10家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关系,在多家银行获取融资,导致企业融资需求与经营实际严重不匹配,最终导致过度融资,过度负债随之又造成企业过度扩张、产能过剩,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过度扩张主要依靠过度负债,然后过度扩张的后果就是产能的过剩,最终形成该企业或集团的系统性风险。二是部分企业涉及民间借贷、经济纠纷。相对于传统的银行信用之外,当前企业民间高息借贷现象比较普遍,这些民间借贷和经济纠纷往往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快速显现。三是部分企业基础薄弱,发展质量低。在国内外经济双下行的过程中,企业先前依赖的成本优势逐渐丧失,生存空间被大幅压缩,同时这些企业创新驱动不足,经营转型缓慢,市场竞争乏力,逐步陷入经营困境。从2017年以来新发生公司客户不良贷款情况来看,68户劣变客户中有25户涉及民间借贷、经济纠纷,贷款总额6.53亿元;有31户涉及过度融资,贷款总额8.76亿元;有51户涉及受宏观环境影响、经营不善,贷款总额11.09亿元。

    (二)自身信贷资产质量管控情况

    一是客户调查情况分析不透,财务审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客户现场走访不到位,仅凭客户提供的形式材料判断企业情况,未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贷款资料及交易背景真实性有效性进行深入调查。经济上行期形成的“重市场、轻风险”、“重营销、轻管理”的思维和经营惯性,“重规模、比速度、抢市场”的经营理念,追求市场份额和短期业绩,忽视信贷能力建设而盲目扩张信贷规模,甚至为营销客户而放松信贷标准或条件,信贷业务保持了高速度、高质量、高收益的发展,对信贷业务高风险的本质特征逐渐失去了一些警觉,风险意识懈怠、认识不到位。二是贷后管理不到位,贷后间隔期检查不及时,贷后检查流于形式,“重放轻管”的现象一直存在。目前,一些贷后检查仅限于一般形式,未能解决根本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贷后定期检查超时问题比较严重。二是检查结论定性化、简单化。比如对于“生产经营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资金状况分析”等内容检查的结论都简单描述为“正常”,“XX风险分析”仅填写“有”等。三是客户经理素质有待提高,客户经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管理成效,但目前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一方面部分客户经理缺乏足够的财务、税收、法律等知识,对信息缺乏分析能力,在分析识别、信息反馈、风险处置方面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有些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搞形式,甚至在贷后管理中隐瞒真相,使贷后管理难以有效落实,且存在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隐患。

    三、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加强政策制度的规范管理和标准化引导。

    1顺应经济新常态,调整信贷投放政策和行业管控政策。加强优质客户市场的拓展和维护,主要是抓好信贷投放布局,加快发展个人贷款,有序发展小微信贷业务,持续抓好“三重”信贷市场,积极支持股东实力强、在行业周期波动中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国内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稳定市场地位的客户,保持或适度扩大业务占比。将劣变率高的行业和损失率高的贷款方式列为风险管理重点,重点关注批发零售、建筑、纺织、金属制品行业,加快退出其中的弱劣质客户和保证类短期融资,并视风险程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2、进一步完善信贷客户退出机制。在制定业务合作方案中,要以企业生命周期确定与企业的信贷合作时间,在客户准入分类基础上确定一年、二年、三年、长期合作客户名单,围绕客户的换手率(退出率)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分析产品劣变率情况,研究试行信贷产品负面清单制度。在客户授信环节,重点是对可能涉及信贷杠杆的表外业务提高客户信贷产品办理门槛,必要时客户准入后直接限定客户不适用镇江分行信贷品种的清单和设置可办信贷产品提款的条件。

    3加强信贷防假反假工作。以真实性为标准,全面核验法人客户的资本金、股东结构、交易背景、融资用途、押品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充分利用关联关系及特别关注系统、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以及工商注册数据库等行内外数据资源对相关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加强对客户假流水、贷款假用途以及为实现考核目标循环办理业务等问题的监测,及时发送分行核查和整改。实施“黑名单”管理机制,明确客户管理要求,研究将相关预警模型嵌入系统,实现对虚假信贷业务的事前控制。加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防控,不定期开展虚假按揭风险排查,重点从假合同、假手续、假首付、假身份四个方面进行核查。加强对个人网络融资业务的监测,重点监测高频质押、超短期循环操作等异常行为。

    (二)继续实施质量管理工程,抓好“堵漏、清淤”。

    1、加强新客户准入管理,防止源头风险。各级前台营销部门是客户准入的第一责任部门,一方面要拓宽客户拓展视野,不惟客户大小、只惟客户优劣,在更大范围内优选客户,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尽职调查职责,综合判断客户经营实力和资信水平,把好新客户准入关。市分行相关营销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信贷布局的规划,真正做到差的市场管控到位,好的市场营销到位。授信审批部门要提升审贷水平,重点控住总量风险、实质风险和大额风险。提高防劣变工作水平。能不能把防劣变工作做到位,是完成全年资产质量目标的核心。要落实总行关于逾期贷款与潜在风险贷款管理的职责分工,各前台业务部门要管好风险贷款的化解和防劣变工作。对全行信用风险隐患开展一次再排查,掌握风险底数,对存在风险和隐患的客户,因案施策做好防劣变工作。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处置。进一步落实分层处置和行领导挂牌处置要求,扩大常规处置工作成效。开展处置手段创新,通过银政合作基金的方式批量处置一批不良资产,通过银政合作实现担保圈不良贷款的整体处置,通过与同业合作化解重点大户风险,通过引入战投、寻找并购方、设立重组基金、担任重组顾问等方式化解风险资产。

    2、化大力气做好存量移位管理工作,抓住风险管理的主动权。今年移位管理已纳入全行经营计划,要结合当地的经济资源禀赋和客户结构情况研究制定自身信贷结构规划和移位管理措施。移位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总量加法,另一方面做好结构减法,通过加减法的合理运算,有效促进客户信用等级从低向高转化,信贷产品从高风险向低风险转化,信贷定价从低价格向高价格转化,信贷流动性从差向好转化,客户风险分类从潜在风险贷款向正常贷款转化,质量分类从关注贷款向正常贷款转化。

    3、严格2013年以来新增贷款质量管理,坚决遏制新的出血点。今年总行实施贷款新老划段管理,以2013年为节点划定客户新增融资(包括贷款与非标准化代理投资业务)不良率控制“红线”。要高度重视,重点加大2013年以来新增贷款中潜在风险贷款的排查力度,注重实质风险把握,一户一策地落实风险化解措施。在排查过程中要善于举一反三,以事情找问题,以问题找原因,以原因找对策,寻找问题贷款客户的规律性共性问题,做到防在前、控在前。对2013年以来新增融资客户进行名单制管理,名单中问题客户逐户融资余额必须压回至2013年初水平。退出客户的名单要作为商业机密。在新增贷款管理中,要从严控制异地业务和第三方资产抵押业务;要把第一还款来源作为重点管理。

    4、加强大户风险管控,确保信贷“压舱石”的安全。一是做实大额集团/单一客户的体检式全面风险分析。根据大户分层分类管理要求,支行按月、市行按季开展。要特别关注企业利税分析及货款回笼分析,研判企业真实经营现状及现金流状况。根据年度分析结果更新大户分类,划定一批压缩及退出对象,加快落实风险缓释方案。其中限制、退出类大户融资占比原则上要达到5%以上。二是有序安排大户现场走访核查。年内,市分行和支行由行长、分管信贷业务副行长、前中后台部门负责人分包到户,重点走访风险尚未暴露,风险判断难度较高的维持类民营集团大户,了解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三是开展存量大户风险会诊。按每季不少于2次、每次2/集团以上的频率组织。行长每半年参加一次,分管行长按季参加,采取下级行行长或分管行长直接汇报的形式。重点关注以保证方式短期融资达到5000元以上的客户以及存在过度融资、融资银行超10家、高杠杆、产能过剩、裸贷、境外投资占比高以及涉及民间借贷、小贷公司、租赁公司、信托等非银行付息负债等问题的客户。四是落实风险客户督办效果按季报告亿元风险大户动态情况和工作进度。

    (三)强化重点领域动态风险管控。

    1加强重点客户退出。重点客户主要是逾期欠息贷款客户、风险转化客户以及潜在风险贷款客户等风险隐患融资客户。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这些重点客户的定期深入排查和存量风险监测,要全面实行预案管理,落实责任人,确定工作进度,化解缓释风险。要前移潜在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做到纳税数据100%核查,实现贷款劣变90%的识别率;做到提高预警覆盖率,严控池外逾期金额。各支行和公司部要高度重视逾期欠息贷款的清收处置和重组转化工作,在逾期欠息贷款发生后,立即明确责任人,明确时间要求,及时做好清收处置和重组转化工作,将逾期欠息贷款严格控制在市分行下达的计划以内。

    2加强重点产品管理。今年管控的重点产品主要是开发贷款、贸易融资、固定资产支持融资。要规范客户产品准入的要求,重点加强现金流跟踪,根据客户变化调整授信,落实风险管理要求。严格开发贷款封闭管理,做到“钱出去资产在手上,资产出去钱在账上”。继续强化固定资产支持融资业务风险管理直接深入融资企业和项目现场开展存续期飞行检查。要持续监控借款人负债情况及其关联企业和对外担保变化情况,加强固融项目贷款资金回笼现金流归行监控,重点关注还款资金来源及项目实际收入与前期调查审查测算存在严重偏离的(实际收入低于审查预期收入30%以上)的客户,及时提出风险化解方案和增信措施。持续做好贸易融资防假反假和还款来源管理。此外,要关注供应链融资风险,严把核心企业的准入关;加强贷前调查,确保供应链融资交易背景的真实性,防止通过虚假交易套取银行信用;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测,确保落实信贷资金流向的合规性;加强回笼专户监测,确保第一还款来源的落实。

    3加强重点行业调整。关注产能过剩行业融资风险,抓好五个产能过剩和煤炭行业融资退出管理,除对重点类客户可适度增加融资支持外,对适度进入类客户原则上不再新增加融资,坚决压降谨慎类和退出类客户的存量融资,努力实现清户。重点关注建筑、纺织、金属制品、机械、电子等行业融资风险,优化客户结构,严格控制新增贷款,提高抵押贷款的比重,实现总量下降。

    4加强保证方式短期贷款的管理。近三年公司贷款劣变重点在保证方式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要将这类客户纳入重点监控对象进行名单制管理,积极主动地排查、分析、识别、揭示信贷风险,对风险较大的存量保证贷款原则上应到期收回,无法全额收回的,办理展期、再融资、重组、合同要素调整时要尽可能压缩额度,同时尽最大努力落实有效的增信措施。在办理新的保证贷款时,要落实好总行保证贷款管理新规,保证人除满足基本条件外,还要持续经营满3年且上年度及本期实现盈利以及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加强保证人纳税情况验证核查,占用借款人授信额度的同时还须按业务余额等额占用保证人非专项授信额度。

    5加强集团关联企业的管理。应建未建关联企业一经发现全部核定零授信,集团贷款户原则上要整合到一家支行办理业务,年整合全部完成,并禁止出现新的分散办理情况。存在资金往来和生产同类产品的关联企业没有合并报表的,必须限制办理业务,原则上只保留一家贷款,其他必须无条件退出。

    (四)持续推进信贷基础管理工程,强化“疏源、固本”。

    1加强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要抓好各类预警信息核查、信息反馈并落实具体督办工作深入开展内部评级检查。

    2强化尽职免责意识,从严风险责任追究。严格资产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对两类情况必须严惩:一是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导致贷款出现风险并且形成较大损失的;二是存在主观恶意,如与客户串通做假、虚假包装,导致贷款出现损失的。

    3增强真实性管理,强化防假反假工作。

    (五)落实内控案防,提升专业案防能力。

    1始终抓好案件防范责任考核。要确保“主体责任到位、监督责任到位”,着力遏制各类案件发生。

    2强化信贷“三查”履职,杜绝操作问题诱发的案件。一是强化贷前调查责任。二是不断提升贷中审查对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强化对分行、支行的审批责任,通过缩短与客户的物理距离更好更快地掌握客户情况,履行好实质风险审查职责。三是改进贷后检查工作。坚持实地勘察、实地访谈、据实报告,做好后续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客户经营变化情况、项目建设进度、抵质押物状态等第一手信息。

    3继续以处置业务检查为抓手,强化处置业务合规管理。在检查中及时发现处置过程中的漏洞和失误,能够当场整改的立即予以整改,不能当场整改的,要明确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到位。对于处置过程中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要严格问责。

    4严肃信贷纪律,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各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门要加强从严治贷,强化员工行为约束,坚决杜绝以贷谋私、以权谋私,要以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将“审慎、规范、稳健”的信贷文化落到实处。要继续强化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一线服务、为客户服务的意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有效促进廉政纪律及各项要求贯彻执行。

工行 周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