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综合新闻
 详情介绍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介绍   

关于克服银行风险管控中的侥幸心理的若干思考

来源:本站   发布:2017/11/10   隶属于:调研信息

什么是侥幸心理就是指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特征就是为了追求个人的目的,对自己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盲目自信的一种放纵、投机取巧的心理,是具有机会主义倾向,总把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无论多小,作为行动的理由和指导,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什么是银行风险管控中的侥幸心理就是指:在银行各类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未能严格按照业务处理流程、业务办理规定按照自己的需要而擅自简化流程和手续、缩短、跳过或避开应走的流程,通过受理、审核、业务办理成功过程中,明显存在着风险苗头、风险隐患,并放任其风险产生的可能的一种心态和执行的结果,是一种主观的思维过程,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在银行的各类业务营销项目、专项营销任务、各类业务拓展、各类业务处理中普遍存在着。由于这种侥幸心理的普遍存在,以及银行历年来出现的众多案例中进一步揭示了这种不正确、不健康的思维方式的危害性,应引起银行各级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也是确保银行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就克服银行风险管控中的侥幸心理进行初步探讨。
    银行业中对风险产生可能的侥幸心理有哪些表现呢?笔者根据对有关业务进行了梳理,粗略地归纳了以下一些方面:
    1.对于银行贷款发放中风险存在的侥幸心理:贷款的主体资格审核不严格、不真实;贷款主体提供的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不真实、不全面;贷款的抵押物形态、价值、存在方式等不严格、不规范;贷款的真实用途模糊不清、模棱两可;贷款申请的手续、印章、签名等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要求;测算赖以贷款归还的现金流期限不匹配、数量不对等。
    2.客户身份识别的风险存在的侥幸心理:客户身份信息核对的不正确、客户头像照片与真人外貌不匹配、有差异;未见客户身份证原件而使用身份证复印件办理必须提供原件的业务;客户身份证信息未及时进行系统核查或者使用过期或过时核查信息;客户身份证地址与客户提供的地址不一致、有出入;客户提供的身份证有效期与系统显示的有效期不一致以及冒名使用身份证等等。
    3.客户签名确认及各类代理业务的风险存在的侥幸心理:公司会计在重要的协议、合同、申请、业务凭证上代替公司老板签名;夫妻在个人贷款协议、合同、汇款结算、重要信息修改等相互代替签名;批量办理银行卡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公司会计代替客户本人签名;办理银行信用卡申请由单位同事或会计代替签名;年事已高的父母和尚未成年的子女相互代替签名;转账汇款等交易对手相互代替签名;行内员工代客户签名办理业务;客户随意代替业务主体签名等等。
    4.重要事项、重要物品交接的风险存在的侥幸心理:银行已发放贷款的借款合同(借据)在贷款未归还前的保管和交接;已办理贴现贷款以及正在准备承兑的票据的保管和交接;空白重要凭证的调拨、领用、配置下发、入库核对、使用的种类、份数、号码等;重要的资产权益证明及正在抵押中的各项权证;公司及个人客户在向银行提供的重要的涉及到银行资产权益的各类承诺函、承诺书等等。 
    由于银行业务的种类复杂繁多,也受笔者从事岗位限制,也不可能包罗银行所有业务类型,本文只是列举部分业务,可请同仁见谅。
    在银行业中侥幸心理产生的内外部原因和危害分析:
    笔者根据对在银行业中侥幸心理产生的内外部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的作用:
    1.思维习惯的定势作用。银行内部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具有营销职能的业务部门,还是业务操作员工和现场管理人员,往往习惯于从有利于业务拓展、专项工作业务量的完成、业务受理的客户服务方面考虑,主观的思维定势往往决定了办事操作的过程,形成了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基础,有时虽然能够使人在某些事情上、业务上、操作上能够蒙混过关,带来一时的“心满意足”获得成功。但是侥幸心理归根结底是促使量变到质的推手,是失败的罪魁祸首。
    2.从众心理的暗示作用。在各项业务营销、操作过程中,大多数人员都是按照习惯做法办事操作,别人也这样做的,也没有发生什么风险事件,所以,我就可以这样操作,盲目跟风,纷纷效仿,形成从众,故不知,别人与你做的业务还是有些许不一样的地方,你还理直气壮的叫嚣,你没有错,这就是从众心理的暗示在起作用。有时也是对于业务规定流程无知状态下的一种表现,或者是任性懒堕的另一种状态。
    3.敬畏风险的心理弱化作用。风险的存在是伴随着银行业务的全过程,风险的存在是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然而,我们许多员工对风险的敬畏弱化了,侥幸心理的存在容易使人思想麻痹,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认为没有什么悲催的事会发生,不要大惊小怪,丧失爱岗敬业、勤奋奉献的工作精神,阻碍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可见,我们相当一部分员工对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心理淡化了、弱化了,实际也是过于自信的一种翻版,是不作为、不负责任的另一种表现。
    4.营销压力的推动作用。由于商业银行的营销任务繁重,各级营销职能部门、分管营销的行领导等,在营销压力的推动下,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始终是如何尽快完成各项营销任务,至于在完成营销任务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哪些风险,哪些手续存在瑕疵,哪些流程不符合规定,就懒得去思考,去完整执行流程和规定,怎样方便,怎样做,美其名曰都是营销压力惹的祸。
    侥幸心理在银行风险管控中的危害:
    1.由于存在侥幸心理,有些营销人员、客户经理、操作柜员在主观上未能对风险产生的各种可能因素加以控制,或者完善手续,或者跟踪过程,或者防漏补缺,放任这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成为现实;或者是客户经理、操作柜员违规办理业务营销侥幸会不被后台、业务系统发现,使得该项业务将风险隐患潜藏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其实在问题暴露前,有这些侥幸行为的人常常也是心惊胆颤,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绝不可能给你带来永久的安宁和幸福,一旦风险暴露,后果可能是很严重的,补救都来不及了。
    2.由于侥幸心理的作祟,工作责任性缺失,导致各种责任事故频发,风险事件居高不下,风险隐患众多,风险类型复杂多面,往往后果严重,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极坏,破坏了银行正常的经营秩序、工作秩序。要么就是银行资金的损失,要么就是银行声舆的损失,要么就是惹上了官事,要么就是赔偿真金白银;有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处理风险事件,尽力挽回不良影响和各种损失,结果是耗财耗力耗资源。
    3.因侥幸心理容易助长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导致的案件、事故、风险事件,具有滞后性,往往不会及时被发现,若干月、若干年后发现问题时,人事变迁,导致责任人落实难,责任人处理追究难,给后续整改带来很大困难,对银行各方面工作危害更大;同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开始往往都是轻微的、细小的侥幸心理的状态,逐步发展到不计后果的反复发生,将是非常可怕的。
    4.侥幸心理在工作中的另一个危害是对于外部严格的监管部门如银监部门、外汇管理部门、中央银行、物价监督等严格监管中发现的擅自的违规操作造成的政策风险、账户风险、资金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收费风险等,以及对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执行出现问题,而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在银行声舆、经济罚款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如何克服银行风险管控中的侥幸心理,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也是本文讨论和探讨的内容。为此,我个人认为应该从全方位、综合性、多层次方面进行努力:
    1.全面提高对于各类风险产生的不可预见性、产生的可能性上认识克服侥幸心理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它警示着人们不能渺视它产生的必然性。只有对于侥幸心理存在的危害性、重要性的思想认识提高了,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实现根本转变,才能自觉的、彻底的摒弃和克服侥幸心理和侥幸行为。 因此,转变认识是重点、是关键。
    2.要形成强大的打压侥幸心理的舆论氛围。找出侥幸心理在银行风险管控中种种消极表现,提倡什么、批评什么,态度要鲜明,要创造一个依法合规、遵章守纪、氛围良好适当的工作环境,各级管理部门、专业指导中、各项业务考核中要充分体现对于侥幸心理产生的打压,将侥幸心理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臭不可闻,受到大家的谴责。因此,防范侥幸心理的宣传舆论是重要的、是前提。
    3.强化对因侥幸心理而产生的各种风险事件关注度和处理力度。
    银行内控管理是渗透在银行各项业务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 “黑天鹅”那些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更要重视“灰犀牛”那些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既要切实解决和控制好身边发生的风险隐患、风险苗头,又要善于从众多的风险事件中发现带有普遍性、苗头性、规律性的风险因素,并要给于更加的重视和实施更加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危害性更强更严重的风险危机,真正创造一个和谐、绿色、环保、良好的金融环境。因此,强化对各种风险事件关注度和处理力度是措施、是根本。
    4.加强管理,各负其责,落实责任,勇于担当。 风险危机近在咫尺,你却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既无预案,又无对策,这是十分危险的工作态度,我们各级管理人员要将风险控制的责任真真切切的落实到各自的工作中,要视如己出,要坚决克服不问不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不能出现制度真空、风险真空、预案真空、责任真空,要像抓业务营销那样的力度,做好风险的控制工作。既要踏雪有痕,更要抓铁有痕;既要抓简单的、容易的、局部的、一般的、传统的风险管控,更要抓好复杂的、难度大的、全局的、特殊的、新型的风险管控。因此,各级领导、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落实,勇于担当是规定、更是核心。
    5.要综合运用各项风险控制的有效技术,加强风险控制的管理。目前要充分拓展已有的成熟的凭证影像和视频录入播放技术,进一步扩大使用领域,把能够涉及到的方面,加以完善功能;加强“双录”的推进工作,结合“双屏交互”的推广,扩大使用范围,在银行业务的更多领域得到运用,尽可能涵盖银行前台所有业务范围,特别是重要的、特殊的、涉及客户信息的、签名确认的、金额巨大的业务、事项,全部纳入风险控制体系、机制之内。要重视和挖掘大数据功能在风险控制中人们无法完成和替代的、不可想像的强大功能,极大的提高风控效率;同时要勇于使用AI(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风险管控中的运用尝试。对于已经具备了银行部分业务在内的技术运用和推广,包括图计算、网络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颠覆性技术创新,把想像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因此,各项新概念、新技术的落户于风险控制之中,是技术保障、更是实现可能的手段。

工行镇江分行 王跃进)

友情链接